鸡东中药产业 富了农民强了经济

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农户进行生产。 王文利 本报记者 刘柏森摄

□张明新 王文利 本报记者 孙伟民 刘柏森

鸡东县以提高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做大中药饮片制造、做优现代中药制造、加快发展中药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从种植、经营到销售、临床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体系,切实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鸡东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中药材初、深加工企业3家。日益壮大的中药产业,不但富了农民,也强了县域经济。

鸡东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我省中药材示范县。该县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土壤富硒富锗,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具备生产优质中药材的天然禀赋。

至目前,该县已经查明中药材品类达到231种,主要产品有黄芩、刺五加、丹参,人参、松茸、五味子等,重点保护品种及现已勘查的蕴藏量刺五加60万斤、五味子15万斤、松茸0.6万斤,其他药材蕴藏量也十分丰富。

鸡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国娟告诉记者,近年来,鸡东县还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扶持企业发展道地中药材,已连续3年得到中药材规模化补贴项目资金累计2150万元。今年,鸡东县重点扶持刺五加、紫苏、黄芩3个道地药材品种种植。

截至目前,该县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达到3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达到5处,道地药材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种植户达到11家、200亩以上达到34家,全县中药材在田面积增加到10万亩,年产量可达到1.1万吨左右,已形成“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兴农镇位于鸡东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突出,出产的药材质量好、无污染、药分含量高。因此,鸡东县将中药材种植主产区设在兴农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元坤告诉记者,该镇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挥东保合作社、联兴合作社、瑞麟祥生物科技、盛元林业有限公司作用,积极与葵花药业、“三九”药业、贵州百灵药业公司等大型药企开展合作,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

如今,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兴农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该镇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药”的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健全完善产业链条,从而实现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

盛夏,记者爬上兴农镇富强村南沟西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鲜皮中药淡粉色的花海,虽然盛花期已过,但鸡东县联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的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片鲜花下,埋藏着无数的“金疙瘩”。

联兴合作社社员邵立生告诉记者,这片白鲜皮共50多亩,在这里种植4年,目前已经可以挖出药根卖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挖,白鲜皮的根个头小、份量轻,虽然马上能卖钱,但收入一般。如果再等4年,一株的根大概能收1斤,每斤能卖10元。一亩地大约有4000株,毛收入就是40000元,就算用了8年的时间,平均每年一亩地收入也得5000来块钱。

联兴合作社创建于2016年,现在股东成员21人。几年来,合作社投资550万元,主要从事中草药种植与管护。至目前,该社白鲜皮、赤芍、苍术、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600多亩。

合作社理事长李晓敏说,种植中药材前景好、效益可观,但必须有资金、懂技术,有市场。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放中药材规模化补贴资金。技术上,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随叫随到,到地里现场指导。在销售上,我们有广阔的市场、有稳定的客户。农民加入我们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更有保证。

鸡东县在扶持合作社和农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的同时,还大力鼓励并帮助合作社、种植企业、加工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开展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叫响鸡东优质中药品牌。

截至目前,该县中药材及其产品已有注册商标23个。其中,鸡东县新医圣制药的“众春”牌为全省驰名商标,其生产制造的“益脑宁片”“刺五加浸膏”等20余种产品获批国药准字;“鸡东黄芩”已成功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鸡东紫苏”申报地理标志工作已进入最后审核公告阶段。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对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鸡东县通过加大服务力度,帮助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壮大发展,并积极引入中药材精深加工的优质企业入驻鸡东。

值得一提的是,鸡东县为珍爱紫苏精深加工项目累计争取补贴资金346万元,助力企业建设紫苏全链条生产线。至目前,珍爱紫苏已拥有加工能力3000吨紫苏籽冷榨生产线、年加工1500吨精制一级油生产线和紫苏产品深加工萃取车间、蛋白车间、肽生产车间,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鸡东县将通过培育大品种、创建大品牌,实现财政增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