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靓丽转身 开放脚步越走越快

横道河子中俄风情小镇。 牡丹江市委新闻中心提供

□张树永 德健宇 本报记者 刘晓云

四面青山排闼,一江碧水绕城。夏日的牡丹江大地,壮丽秀美,一派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牡丹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沿边开发开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成绩斐然,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换新颜。新时代的牡丹江,社会进步,活力迸发,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创新驱动促转型

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

走进牡丹江霖润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外一派繁忙生产景象。该公司年产8000吨天然纳米纤维素项目以国际优秀技术团队为依托,以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为基础,打造设备先进、工艺精湛、质量优良的国际标准化食品级、药用级天然纤维素生产基地,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步伐。

在穆棱经济开发区,穆棱市北一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明星指着在建的二期项目说:“公司自2017年落户穆棱以来,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去年成功招引深圳蓝海华腾、复星等资本参股,项目生产IGBT、PIM、IPM模块及IGBT后端芯片,应用于家电、工业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二期达产后,我们将跻身中国电子IGBT芯片及模块知名企业行列。”

牡丹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恒丰食品包装纸、牡丹江烟厂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达产达效,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突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47户,立市型企业加快成长,工业园区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促转型,牡丹江深入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翻两番,从事数字产业、生物产业的企业分别发展到42家和32家;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哈工大、哈兽研等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协议,全市“头雁”团队工作站发展到12个。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56%、在全省综合型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不断集聚优秀人才,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20所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5600余人,牡丹江成为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高地。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沿边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牡丹江陆港物流综合仓储集散中心施工现场,建设者正顶着炎炎烈日紧张作业。“预计项目一期今年完成。”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张向利边看规划图边讲解,该项目主要建设零担货物集散中心、商品仓储集散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等分区。总体建成后,年集装厢设计吞吐量15万标准厢。

牡丹江市地处中、俄、日、韩、朝、蒙等国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为该市作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先导区,打造龙江向南和对俄日韩开放窗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市积极把握新平台、新通道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持续壮大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国际邮政物流等专业物流业务,建设陆上边境口岸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实现“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

创新引领夯实合作载体。绥芬河东宁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跨境加工、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形成20项先行先试成果;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在实体产业、贸易方式、创新活力等方面实现突破,累计形成10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9项为全国首创),成为引领示范对俄合作的重要平台。

沿边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前三,对俄非油贸易额位居全省第一,自贸区绥芬河片区、绥东跨合区、绥芬河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相继获批,“一区引领、多区联动”的开放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

农民收入连续19年领跑全省

去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东宁黑木耳以843的品牌强度和181.2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排行榜第19名,蝉联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食用菌类第1名。

东宁黑木耳是牡丹江农业特色强与效益高优势并存,推进产业兴旺的缩影。牡丹江地处北纬45°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的黄金地带,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耕地50%以上,食用菌栽培规模占全省34%,果菜对俄出口占全省70%,全省道地药材十大生产基地牡丹江市占其三。拥有响水、黑宝等5个中国驰名商标,红星乳业、康之源米业等52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绥阳黑木耳、牡丹江大米等3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全市特色农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年来,牡丹江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菌菜牧林药”绿特农业比重超过65%,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民收入连续19年领跑全省,为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积蓄了强大力量。

盛夏时节的牡丹江市西安区中兴村让人流连忘返。美丽的稻田画、多姿的朝鲜族民俗风情民宿村居、秀丽的田园风光和特色娱乐互动项目,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在海林市七里地村,结合自然特色和历史人文,打造了住宿、餐饮、民俗展示等20余处业态的“金沟水街”,带动70%的农户参与经营。

十年来,牡丹江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省级示范村143个,特别是借势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打造了中兴村、七里地村、上官地村等一批国家级美丽休闲村和特色文化旅游村。全市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实现农村由干净向美丽、宜居向宜业、传统向现代升级,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稳得住乡亲的新家园。

文旅融合转向“全域靓丽”

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哈尔滨市民孔先生自驾带着家人到横道河子镇玩了一整天。他们参观了中俄风情小镇、七里地村、东北虎林园、威虎山影视城等旅游景区,又购买了猴头菇和书签等文创旅游纪念品。“早就听说横道河子变化大,没想到变得这么美!”他说。

横道河子镇以俄式异域风情为发力点,整体改造1.5公里俄式老街,打造以“印象林海雪原”文创工厂为核心,以“横道记忆”展馆、俄式餐饮民宿等14项业态为辐射区的文化艺术主题街区。当地还组建了3支近百人的文艺创作和演出团队,编排俄式快闪歌舞、文艺演出等,让游客在游览中有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横道河子是牡丹江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实践的代表。牡丹江抢抓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来了从“局部美丽”到“全域靓丽”的转变,也迎来了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去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69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高于全国增速10倍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141.6%、高于全国增速近5倍,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以旅发推动融合发展,做活“旅游+”文章。全市以“湖林雪边俗特红”为特色推出5大主题29个旅游精品项目,改造提升东一中俄风情街等一批特色街区,精心打造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等一批红色景区场馆,开发航空科普体验馆等一批科旅项目,推出爱情谷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培育中兴村等一批农旅融合典范,持续擦亮“镜泊胜景·林海雪原”金字招牌,尽显“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龙江好风光,美在牡丹江”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