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预算联网“龙江”模式

监督“用好人民的钱袋子”

本报讯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依托财政数据助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实现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智能化,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把人民的“钱袋子”管好用好。

坚持高位推进 开启预算之治

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实际步骤。

省委高度重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2016年,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大与政府预算系统联网”。2017年1月,召开的省人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政府预算执行系统与本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联网。”省委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创新举措,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领导肯定。

为落实省委部署要求,2017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在2010年与省财政厅国库支付系统联网,2015年启动对省级预算单位联网监督基础上,与省政府联合发文,并召开视频会议做出部署,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同年5月,全省实现了人大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

2021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列入“智慧人大”工程项目,启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升级改造,并建成预算监督数据总览、预算审查、国有资产监督、专项监督、代表服务等10个功能模块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标志着我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迈入数字化审查监督阶段。如今,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与省财政厅数据衔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了预算审查监督质效。

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变监督为进行时,以“预算”之治破解预算监督难点,形成事前审查批准、事中监督整改、事后监督问责的“龙江”预算联网监督模式,打通预算联网监督“最后一公里”,让政府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

多举措促实效 增强监督刚性

“现在,政府部门都不敢随意‘抢钱’了。资金‘趴不趴窝’,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效率高不高,采取‘线上’监督、‘线下’整改相结合方式,使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刘成禹说,采取多种预算审查监督方式,增强预算透明度,推动了“阳光财政”建设。

强化日常监督。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网络和系统,按季度对1312个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进度和规范性情况开展联网监督,并形成联网检查报告。将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融入新制定的《黑龙江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中,为各级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大数据开展调研。为做好常委会会议审议预决算议题服务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网络和系统,对全部省直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开展调研,审查部分省直部门决算情况,形成报告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供审议时参考,增强了政府各部门预算法治意识。

用好“线上”监督。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预算单位、预算资金全覆盖、预算执行全跟踪,实时掌握财政资金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不规范行为的领域定期重点检查,增强了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

抓好督导整改。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归纳预算联网监督中的问题,及时将问题转省财政厅,督促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强化跟踪检查,加大推动解决力度。六年来,共向省财政厅及相关单位发函50余次,推动了问题整改到位。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提升监督效果

省人代会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是一项重要会议议程。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把人大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举措,积极为代表依法履职搭建新平台,创造好条件。自2015年以来,开始在省人代会期间设立预算工作查询室, 向人大代表提供咨询服务,方便查阅预算信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工作办法》,出台了《黑龙江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均明确了建立预算审查联系代表机制。并选出27名在财政、预算等领域具有专长的省人大代表担任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

省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省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培训,使代表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完善代表参加预算、决算审查会议机制,邀请代表参加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跟踪监督等,保障了代表对预算审查监督全过程、全方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