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本报记者 米娜 见习记者 李成茁

“过去去法院办案东奔西跑真不容易,现在办事流程、诉讼知识、所需证据材料一目了然,办案不再求人。”提起去法院办案的变化,“高效、省力、公平”是被提及最多的字眼。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建赋能“激活力”,实现党建工作与审判事业“同频共振”,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零距离感受司法温度

“了解司法、感受司法、监督司法,参与和见证司法。”近日,省高院第325次“公众开放日”再一次让群众零距离观摩法治课堂。

从学生群体到外卖小哥,从社区工作人员到人大代表,2017年8月至今,不同群体、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2万余人走进法院,感受法庭的庄严时刻。

“除了感受到法律的庄重与肃穆外,我体会到了司法温度。”从当初对法庭态度的冰冷到现在的司法有温度,群众对法院态度的转变缘起省高院坚持思想建院,以“党建+公众开放日”模式畅通法院与社会各界开放交流的渠道。“公众开放日”活动从无到有、从不定期到常态化,让司法活动晾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检验。此外,省高院整合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打造“百年党史大厅”“党史故事长廊”,“司法之光文化长廊”也已成为我省法院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课堂。

“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让法院走进人民群众心中。”这是省高院为减少群众司法距离感的庄严承诺。把握群众的司法需求,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回应群众的关切需要……司法公开向前一步,离人民群众就更进一步。

制度创新维护公平正义

“从立案到结案,各个节点的工作要点、时限要求、流程标准、岗位指引等嵌入信息化办案平台,从制度机制和利用科技手段清除权力寻租空间。”这是我省法院系统让权力在有效管理和监督下运行、全力推进“打官司不求人”工作的一个缩影。

曾经,去法院办案,求人帮忙已形成潜意识。针对这一情况,省高院提出“努力让老百姓在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的承诺。全省三级法院闻令而动,剖析导致百姓感觉到“打官司难”“打官司求人”的问题及成因,强化审判执行管理和监督,深化司法公开,落实一次性告知、发放公开信和廉政监督卡制度,用好全省法院法官监督平台,堵塞管理监督漏洞和“盲点”,让权力在有效管理和监督下运行,让老百姓不用求人打官司。

如今,案件胜得光明正大、败得心服口服。让“打官司不求人”落地见效得益于“一体化管理”手段。2019年,省高院以公正、效率、违纪违法等16项主要指标为考核内容,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对全省所有法院进行统一排名。研发法官监督平台,实行办案“警示名录”制度,对全省法官审判绩效进行全省统一排名通报,倒逼法官钻研审判业务,增强办案能力,规范司法行为。

党支部组建在法庭上

2021年,全省法院结案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增量、增幅均居全国第二;组织两批25件涉黑涉恶及“保护伞”案件同步公开宣判;历时15年的华风国际商城项目“烂尾楼”案得以执结……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省高院深度融合,将党组织覆盖在法庭的每一个角落。

把党支部建在法庭,把党小组设在团队,把党员形象亮在岗位,这是省高院党建工作的又一新亮点。省高院结合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开展党支部优化整合,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党组织对审判执行工作全覆盖;业务部门以审判团队或合议庭为基本单元设立党小组,综合部门以科(组、室)为基本单元设立党小组。各团队党小组在扫黑除恶最前沿、破解执行难第一线冲锋陷阵,形成了破解重大疑难案件的一把尖刀利剑。

走进省高院办公大楼,处处都有党员干警忙碌的身影,他们在岗期间摆放党员桌牌,佩戴党员徽章,亮明党员身份,主动接受监督,立案、信访等窗口单位党员自觉践行“四零”承诺,认真落实帮您办、代您办、预约办等10项便民举措,实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格局正在全省法院系统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