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韩玉皓
强国复兴乃中华儿女之共同责任,没有旁观者,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公民者概莫能外。老夫虽是退休人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永远不会离“岗”且不能“松套”,依然健步走在春风浩荡的队伍里。
我们曾经青春过并激情燃烧。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不仅点亮了我人生的起点,而且照亮着全程。小说的首次出版和我同龄,第一次读这部书的时候,我正值少年,当时看得热血沸腾,志在报国的种子被深深埋在心里。正是这样一种信念的激励,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兴安岭的铁路运输之中,靠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青年突击队”的旗帜从山花盛开飘扬到大雪封山;共青团的歌声,从清晨响彻到夜晚。用镐头刨,用铁锹挖,用手抠,靠人拉肩扛,靠用土篮子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在山坡上开辟出了“青字号”的足球场、篮球场,还有学校的操场。怀揣着“雄伟的抱负”,我们在“刻苦地学习、庄严地工作”,创造了铁路运输安全千天无重大、大事故的奇迹。
一路走来,从青春步入了中年,从山区走进了省城。一瞬间,步入了老年。适逢盛世,我们赶上了让“人人都会出彩”的好时候。企业养育我成长,我为企业著书立说,这些年我先后出版了《挂在山腰上的小站》《中东铁路,穿越维度的回望》等三部个人文集,在国家和省级主流报刊杂志发表了若干文学作品,主题大都没有离开铁路。
每一次打开《哈尔滨铁路百年史话》的时候,作为执行主编,我都心潮难平。在编著这部百年史书的日子里,我们踏访了几千公里的铁道线,拜访了自1946年12月我党建立的第一个人民铁路局以来的近百位有功之臣或他们的后代。历时两年时间,我们完成了17万字的《哈尔滨铁路百年史话》,为哈铁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退休后,我又走向了新的“岗位”——关工委,在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征程。我忙碌的身影,活跃在企业、社区、课堂、高铁建设现场。当好老师,做青少年之友,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就这样,夕阳追赶着朝阳,开始了我人生的又一次出发。
有人说,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来说,青春留给他们的只有回忆和遐想;强国复兴之大任,唯在岗在位的人有作为。而我则认为:年轻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正如影响了我一生的保尔所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是的,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老夫不老,依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