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丁哲学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赵一诺

5日,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黑龙江省‘非凡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创新驱动)”中,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丁哲学介绍了我省在引导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方面出台的务实举措,及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举措。

丁哲学表示,我省高校现有科研人员近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整体科研水平逐年提升,在现代农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获得了一大批代表性、原创性成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8项、省部级奖励4200项,其中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丁哲学介绍,省教育厅采取了系列措施激发高校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夯实创新根基。出台全省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指导意见,重点面向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产业,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创新支撑。每年投入2000万元,重点培养支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围绕科技前沿、重大技术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问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共支持青年人才1240人。全省高校现有“六类人才”460人,其中院士35人,为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实施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对基础研究进行持续稳定支持。四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印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方案、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核办法。目前,18所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6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3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重点建设10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所省级“双创”改革示范校和20个省级共享型示范基地,5所高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截至2022年7月末,各高校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9场,已经签约或意向性签约项目48个,签约金额324.21亿元。

丁哲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省在引导高校以科研优势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举措。在顶层谋划上,通过“双一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高校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水平+需求+布局”的原则,优先支持建设;在支持引领上,立足国家战略,对接“五大安全”“六个龙江”建设,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优势领域,碳中和碳达峰、种质资源等急需领域,特别是对于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能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创新平台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基地、新型高校智库等创新平台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实施一批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支持高校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50个,推进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提升我省人才集聚、创新策源和学科提档升级的支撑能力,为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丁哲学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着眼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相适应,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人才项目,支持高校汇聚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省教育厅将以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稳定支持,为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载体,为高校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