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本报记者 韩丽平摄
本报讯(李婧懿 吴士强 记者韩丽平)近日,随着文昌发射场升腾起的白色水雾,问天实验舱搭载着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顺利飞向太空。让龙江人倍感骄傲的是问天实验舱关键部位的大量铝合金材料产自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破解卡脖子难题,成功实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超大规格铝合金锻环的技术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大飞机机翼壁板用某系王牌合金铝加工拉伸板的技术攻关……近年来,东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有效实现了科技强企系列工程的全面铺开和纵深拓展,在企业科研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中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近三年来,东轻累计配合国家部委、省市科技、中铝集团以及自主攻关完成创新课题130余项、工艺试验58项,助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验收2项,企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研究和尖端探索能力得以全面强化。
这些成果的实现离不开东轻科研平台的搭建。2019年,中铝集团铝合金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在东轻建成,吹响了东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铝加工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冲锋号。
不仅如此,东轻还以中试基地为战略基点,深层次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应用,科学谋划“科技强企”发展布局。如今,立足国家重点工程及高精尖铝镁合金新材料、新技术,东轻与航天一院、中国航发、北科大、哈工大等多家单位积极推进学术研讨和项目合作,主动融入“省部联动、央地合作、院校企交流”创新链条,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多平台网格式科技工作格局。
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实现价值创造、赋能产业升级?通过全方位开展“技术营销”,东轻在企业科技创新贡献率的显著提升中写下答案。
无论是科研成果推广还是国产材料替代,东轻始终紧随新发展阶段的市场导向,联合产业下游对创新成果共同进行鉴定验证与评价改进,精准接轨用户需求,随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定制服务。
在东轻,一批“懂技术的营销员、懂营销的技术员”常年奔走于高校院所和各主机厂之间,广泛收集外部技术应用信息、完善用户档案与产品性能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材料迭代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参考。
近几年,东轻运用“营销+技术”,全方位强化科研创新的前沿嗅觉,在做强做大军工、保持国防及航空航天传统材料优势的基础上,大力进军光伏、3C电子等新兴市场。截至目前,东轻科技领域新材料销售收入累计超8.5亿元。
做强科研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加载“智力引擎”也是东轻健全创新体系的另一大重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东轻进一步增进科技与党建的融合力,突出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凭借“名师带高徒”“学习讲堂”、自立课题研究、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因地制宜搭建与自身创新需求相符合的特色人才培育机制,激发科技系统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