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为发展数字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8月10日,“2022世界5G大会”开幕期间,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荒在完成体制改革后,潜力被充分挖掘,活力被充分释放,正更好地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使命,以“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全力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为北大荒擘画的“三大一航母”发展蓝图,以“一体两翼”战略全力推进科技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通讯等前瞻数字技术,不断夯实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农业智慧化发展水平,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全程数字化改造,以更好地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网、地、云”三要素,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建设现代信息通信网,一网覆垦区。北大荒数字化基础扎实,形成了集团至分公司、农牧场、管理区、作业站的五级光网架构,构建了光纤网、传输网、数据网、语音网、综合信息网、视频会议网、宽带接入网等现代化信息通信综合网络体系。二是建成农业资源地图,一图观家底。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实行一地块一编码,完成了垦区全量地块数据采集和上图,涉及耕地4500多万亩,汇聚了地理空间、种植作物、土壤环境、遥感及权属等多源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底座支撑。三是搭建农业数据库,一库汇所有。建有技术领先的“三地三中心”的北大荒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了覆盖垦区的高安全、高性能、全兼容的现代化计算服务器集群,为农业数字化提供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承载底座。
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三领域,加速智慧农业发展进程
一是利用“空天地”数字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生产。北大荒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已实现全覆盖,遥感监测精度达到85%以上。智能育种、精量点播、智能叶龄管理、变量施肥、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在垦区广泛应用。2020年以来,先后启动建设了两批共20个数字农(牧)场,核心示范总面积30.4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36万亩,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集成应用解决方案。
聚焦中国农业无人化作业发展科技前沿,结合“3S”与“5G”技术,建成了七星、胜利、创业、红卫、勤得利、二道河6个规模化国产农机装备无人化农场,成为全国领先和国内唯一的无人化农场群,开启大面积无人农机作业先河。
二是打通“一体化”业务流程,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以北安分公司为试点,建成农业、水利、畜牧、农机、农情等17套涉农类管理系统,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加快北大荒业务线上化发展进程。
三是“一站式”数字农服,提供农业个性化服务。上线了“北大荒农服”APP,为广大农户提供“土地承包、农贷助手、农机管理、农业补贴、精准气象”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55.2万人,累计线上完成农贷业务1.66万笔,贷款金额达43.42亿元,1.5万台套农机具实现线上化,作业任务调度3500万亩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数据、算法、应用”三方向,力争智慧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焦农业数据治理,持续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应用数字化工具,持续沉淀从土地承包、种植计划、生资订购、春播、农机调度、施肥植保、收获、入库、粮食交易到农产品电商等农业数据,构建数据要素体系,使数据真正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二是聚焦模型算法,持续优化AI训练。利用AI技术,基于农业数据资源积累,逐渐建立气候、植保、产量等模型,持续训练,形成北大荒算法,为全域农业提供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聚焦场景应用,支撑农业智能化决策。以农业全产业链管理管控为主线,利用大数据分析、预警及预测等深度数据应用技术,建设北大荒农业大脑,实现高科技展示和生产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管理决策提供“北大荒数字智慧”。
一边探索,一边总结,一边创新,这就是北大荒集团智慧农业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北大荒集团智慧农业的发展成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插上了腾飞翅膀,为加快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加快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由北大荒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