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和他守护的东方白鹳

□本报记者 王宗华 王白石

老左叫左玉涛,是萝北县嘟噜河国家级疫源疫病检测站站长。他看起来比普通的庄稼汉农民还要黑很多。“没办法,一天24小时在湿地巡查,一点遮挡物都没有,太阳晒的!”老左笑笑告诉记者。

2003年3月,黑龙江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萝北县正式建立,左玉涛就当起了管护站站长。

一望无际的湿地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到了春夏季节,各类候鸟相继飞来。这里水草丰富,食物链充足,对于鸟儿来说是非常优良的栖息地。老左说,嘟噜河湿地上的鸟巢,从2018年的不到一千巢,发展到现在的三千多巢。在这些鸟类中,他付出心血最多是“东方白鹳”——2019年,他被中国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东方白鹳保护卫士”的称号。

说起其中的故事,老左娓娓道来,2017年他偶然参加了一个国际性会议,听说了东方白鹳这种鸟。这是一种大型的、体态优美的涉禽,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身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腿、脚较长,为鲜红色。东方白鹳被誉为“鸟中国宝” ,常在沼泽、湿地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东方白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会上,老左得知当年全世界只有3000多只,被划为濒危物种。

了解到东方白鹳的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种鸟自己不会筑巢。老左说咱们可以人工给它搭巢啊!他和县林草局局长张长春汇报了情况后,到洪河保护区去参观,回来后向县里申请资金。县里非常支持他们的行动。2018年当年,他们自己动手,用松木杆等材料搭了20个鸟巢。

鸟巢搭起来了,东方白鹳能来吗?当时他心里很忐忑:费这么大劲搭这些鸟巢,哪怕能来一窝就行啊!结果,当年春天一下子来了三窝,老左说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就像自己的孩子回家的感觉!

更让他兴奋的是,当年来了6只大鸟,繁育了10只小鸟!这个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方关注,当时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所的专家特地赶来,给幼鸟带上了GPS跟踪器,和萝北县签署了共同研究跟踪东方白鹳的协议。来自中科院的专家告诉他,通过人工搭建鸟巢,成功繁育东方白鹳,这是中国最北地区的首例!

为了给东方白鹳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老左和他的同事们付出很多艰辛:夏天顶着炎炎烈日沿湿地巡查,天再热也要穿着厚厚的外衣,防止各类蚊虫叮咬;冬天是给东方白鹳搭建鸟巢的季节,这些工作常常是冒着严寒,在没膝的大雪中完成的。

让老左感到自豪的是,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搭建了80个鸟巢了。每年3月过后春天来临,看着成群的东方白鹳飞来,老左就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2020年4月的一天,正在保护区内指挥挖沟机清除围堰退耕还湿的左玉涛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保护区的吧?俺家院子有只大鸟,好像受伤飞不起来了,你们管吗?”老左忙不迭地说“管!管!管!”,开起车就往打电话的村民家赶。

到了村民家,看到受伤的东方白鹳,老左一阵激动:“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全世界才几千只,你可立大功了。”经过几天的治疗、喂养,这只受伤的东方白鹳得以治愈重新回到湿地。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最新统计显示,濒危鸟类东方白鹳的全球数量已经达到9000多只。而对于左玉涛来说,这个数量的变化让他感觉到付出终有回报的欣慰。

最近,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鸟类专家李晓民在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说:“这里的面积不足我省其他大湿地的十分之一,候鸟的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却不比大湿地少,特别是在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人工招引自然繁育当年就获得成功这方面,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体现了保护区管理者所付出的艰辛工作,也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更加体现了大家对野生动物的爱心。”

左玉涛给受伤的猫头鹰验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