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三重逻辑

霍 跃 马良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进行伟大斗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深刻揭示出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握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对于在新征程上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伟大斗争的信念,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基因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伟大斗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科学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即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地存在着矛盾,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驱动。

对我们党来讲,只有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在党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建设过程中有效解决重大矛盾、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为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无限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了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强调“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反映了我们党用矛盾分析法认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也善于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斗争的重要法宝。

伟大斗争的实践,贯穿于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斗争是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一条主线,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巨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不仅壮大了自己,还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赢得了胜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正是在这一系列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鲜明的斗争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历史证明,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年轻走向成熟,在困难和挫折中不断奋起前行的宝贵历史经验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盎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斗争已经成为我们党的独特气质,深深熔铸于党的血脉之中。

伟大斗争的推进,契合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一定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因此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特别是面对百年变局出现的机遇与新挑战时要求我们必须有做出科学准确判断与应对的能力。当前我国的斗争既要在国内的一些领域展开,同影响国家发展的一切因素作斗争,也要高度关注世界变局,同逆全球化力量、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进行伟大斗争。

伟大斗争的推进更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研判和宏观审视,特别是基于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的战略谋划和实践策略。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三期叠加”的形势决定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伟大斗争的推进不仅是这些历史性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困难、风险、矛盾、阻力、挑战倒逼而要求的,更是由党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所面临的现实境遇所决定的,归根结底就是由党的初心和使命呼唤而产生的,这是伟大斗争推进的时代依据。

概言之,新时代理解“伟大斗争”的精髓要义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思维,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过程需要有基于战略思维能力的战略定力,取得“伟大斗争”新的胜利需要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这一过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道义性和真理性,实现历史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