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村屯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文/摄 闫艺丹 本报记者 孙昊
乡村要振兴,有效治理是关键。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今年讷河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一主线,组织“走比看”学先进找差距,探索“积分制”精管理树标杆,落实“街长制”压责任优环境,实施“网格化”强服务提效能,更新“护屯林”添新绿展新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展“走比看”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讷河市委市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民心工程,制定方案、集中整治、常态考核。全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走比看”活动,采取市委书记、市长分片带队,以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他们观看各乡镇汇报短视频,并就各乡镇村屯环境和村屯绿化做点评,根据考评标准进行现场打分。活动现场,各乡镇、街道书记边走、边看、边学习讨论,互相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明确整治要求、标准及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市村屯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走深走实。通过“走比看”活动的开展,全市推广了成熟模式,总结了经验教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引入“积分制”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讷河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积极探索“积分制”,在3个村率先开展。据了解,积分主要分为表扬加分、惩戒减分和一票否决,通过一日一记录、一周一审核、一月一公示进行采集,村内建立积分台账,自筹资金6万余元,用于积分转化运用,包括超市商品兑换、精神奖励、积分制分红三类。通过编制村民积分管理办法,以户为单位,采取周打分、月汇总、季评选的方式,对每季度积分100分以上的村民进行及时的表彰奖励。
“积分制管理的推行使我们村实现了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建立了长效机制。现在的村庄美丽整洁,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充满干劲。”通南镇吉庆村村民胡金龙高兴地说。
落实“街长制” 建立长效清洁制度
2021年以来,讷河市以长发镇为试点推进“街长制”,依托村屯现有网格长、网格员,通过村民小组统一推选、支部委员讨论审议、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每条街道产生1名“街长”,主要负责监督卫生行为、清扫杂物垃圾、林木日常管护等工作。试点工作开展后,长发镇村屯环境治理明显改善。该模式现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市已落实街长1637名,并推陈出新,设立了党员示范街、干部示范街等多种示范模式。长发镇平原村桂荣街街长徐桂荣说:“身为街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地服务村民、服务百姓。”
实施“吹哨报到” 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近年来,讷河市将原有12345便民热线服务平台全面升级改造为“吹哨报到”信息指挥平台,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建立了县级1个“吹哨报到”指挥平台和17个街乡受理服务端,平台365天全年无休、24小时受理群众诉求。群众有意见、建议、诉求或问题,可以通过拨打热线、手机客户端、领导信箱、官方公众号、线下上访等渠道进行“吹哨”,“哨声”在网内直达相关村、社区、乡镇或市直部门,指挥平台后端全程监控和监督“接哨、办哨、评哨”过程,做到网内受理、线下办理、网内监督,“数据跑路”快速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施“添绿工程” 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今年春季战役启动以来,全市修复杖墙栅栏9600延长米,整修道路边沟35万余延长米,完成了165个中心屯高标准村屯绿化,绿化面积3000余亩,主要树种以云杉、花楸、紫叶稠李、糖槭和各种花灌木为主,形成乔灌混交、针阔搭配、错落有序、立体复层的绿化格局。坚持以“百村示范、千屯推进”为载体,遵循“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经济型”绿化发展理念,依据“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绿化布局,讷河市积极打造村庄绿化精品,目前全市村屯平均绿化率已达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