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兰德湖。
大庆辖区内的湿地。
大庆时代广场。
□孔繁宇
大庆是从荒原上的“干打垒”中破壳而出的石油城,同时也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这里没有大都市那么繁华的商业圈,也没有古色古香的老街旧宅。这座号称百湖之城的城市,在它冷峻的工业质感的外表下,还具备着湿地草原的自然禀赋,同样充满着浓浓烟火气的慢时光。
所谓“烟火气”,其实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气息,不外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能体现烟火气的就是当地的饮食。受湿地草原文化、站人文化和渔猎文化的熏陶,大庆这座城市,升腾着不一样的烟火,演绎着不一样的生活。
大庆市地处黑龙江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辖区内就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所以大庆人的饮食颇受蒙古民族的影响,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吹拂着来自大草原的风,飘散着手把肉、烤羊腿的香味。
几年前曾去过一家蒙式餐厅,门面装修成蒙古包的一角,大厅里回旋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还有盛装的蒙古族艺人,在席间载歌载舞,敬献哈达。食客们在醉人的音乐声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领略热情奔放的蒙古族风情。待酒过三巡,人们放下芥蒂,坦诚相见,顿觉心胸如草原般宽广,仿佛骏马脱缰,俗世的烦恼都在酒杯的碰撞声中烟消云散了。
在距市中心大约一百多公里的南部郊野中,隐没着一条崎岖的古驿路。三百多年前,清朝政府沿着这条路线设置了驿站和站丁。随着历史的演进,驿站早已完成使命,站丁也早已归籍于民,但站丁的后裔,至今还保留着祖先的饮食习惯。
记得有一次,我随朋友去站人后代的家中做客。除了常见的东北菜,女主人还精心烹制了一道猪血豆腐。这道菜显然借鉴了东北杀年猪灌血肠的习俗,虽说食材普通,做法简单,但吃起来口感更加鲜嫩蓬松,香而不腻,回味绵长,堪称站人饮食一绝。一块猪血豆腐,不仅是站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站人与当地原住民文化融合的见证。
除了猪血豆腐,站人美食还有头台马肉干、粘豆包、渍油饼等等。如今,这些便于保存和携带的驿路干粮,经过现代化的真空包装之后,被推送到大型超市的货架上。当我们乘坐飞机或高铁,一边吃着驿路干粮,一边想象着我们的祖先,驿路快马,星夜兼程,会不会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呢?
大庆市下属的肇源县地处松、嫩两江左岸,江畔人家多以打渔为生,沿习着传统的渔猎文化。新鲜的渔获保证第一时间就出现在城区的各个集市,为城市增添了欢蹦乱跳的活力。那略带咸腥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肇源江鱼,品种极为丰富,“三花五罗十八子”应有尽有。而“三花”中的“鳌花”,就是大名鼎鼎的“鳜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的美味,早在唐代就随着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不胫而走,名扬天下。
城市街面上最显眼也最多见的牌匾就是肇源江鱼馆。周末,邀三五好友,去肇源江鱼馆品味舌尖上的“唐诗”,是大庆人颇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吃鱼不能像吃肉那样大快朵颐,需要小心翼翼,慢条斯理。举箸指点江上烟波,倾杯笑看渔舟唱晚,在唇齿间玩味“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尽情过一把渔翁之瘾。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幸福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精彩瞬间,而是一粥一饭一饮一啄的细水长流。有人向往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有人向往淡泊宁静的世外桃源。而我更喜欢这座平凡而温暖的城市,喜欢在这人间烟火中尽享那些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