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海生

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配置失衡、生态环境差距大、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缺乏等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则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一体化、人居环境的生态和谐化、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的完善。本文就城乡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发展过程中,应当深入剖析当下发展的现状,进而了解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便于优化改革城乡协调规划方案,保证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完成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要素流动,助力我国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一、城乡协调发展主要问题

(一)收入差距拉大

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城乡协调发展中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主要是由于城市集中大量优势资源,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创造出一定的社会财富。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由于核心人才的快速流失,导致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二)基础设施配置失衡

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公共设施配置失衡,直接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如乡村的交通体系、公共卫生医疗系统、饮用水安全工程、垃圾分类处理工程等。由于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完善率显著优于农村,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生态环境差距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村民生态环境保护不足,没有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进行乡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乡村的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不利于城乡协调的有序发展。

(四)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缺乏

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有力的“造血”功能,保证人才的不断涌现,才可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的缺乏,导致社会优秀人才单方面地流向城市,使得农村人才资源被抽空,导致乡村经济发展止步不前。

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居民收入均衡化

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不断缩短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差距,应当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有效解决乡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城乡协调过程中,应当围绕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建构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突出资源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市场保障、项目保障等,使得乡村经济的发展抗风险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如围绕乡村经济发展特点与城市需求进行对接,打造具有产品口碑的品牌形象,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如部分地区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路径时,完成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城乡产业链,完成城乡需求的合理衔接,进而有效推动城乡局面的收入均衡化。

(二)服务设施一体化

为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中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则需要针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进行主动优化,打造城乡服务设施一体化,重点突出公共医疗、就业保障、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新时期城乡协调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完成城乡交通、电力、教育、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电信等,多个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解决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进而使得市场资源逐渐流向乡村。

(三)人居环境和谐化

生态环境的发展成效直接检验出城乡协调的发展水平。为解决乡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应当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执法工作,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合作,对乡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为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则需要不断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如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进而避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新时期城乡协调发展时,应当秉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念,优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乡村资源,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生态文明的城乡生态格局。

(四)城乡要素流动机制完善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为有效解决乡村经济发展力不足问题,应当不断完善优化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使得城乡发展的核心要素得到双向流动,进而挖掘出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如城市工业要素流向乡村,带动乡村手工艺的集约化生产加工,有效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力。与此同时,在乡村闲置土地资源管理时,可建构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乡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例,重点阐述了城乡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解决建议,旨在说明城乡协调发展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今后,在城乡协调发展阶段,应当围绕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与战略规划,制定科学严谨的协调发展计划,有序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协调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