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振涛

抢抓良机加快资源城市转型

□本报记者 李民峰

大庆高新区如何抢抓机遇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引擎?日前,大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振涛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1992年,着眼于大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和大庆市委市政府做出辟建大庆高新区的战略决策,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首家依托石油石化资源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大庆高新区已建成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级火炬计划石化、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等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升级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王振涛说,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大庆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三个城市”部署,大庆高新区对标对表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深入谋划改革激发新活力、创新催生新动能的行动路径,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石化产业创新高地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协同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和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抓手,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支撑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引擎。

基于这样的方向,大庆高新区发展蓝图清晰可见。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壮大石油化工、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三个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设计等战新产业,系统构建全链条、集群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打造东北创新创业集聚区,依托创新平台载体,优化提升科创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突出、创业服务专业、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的创新创业生态。聚焦打造南北区域协同开放典范区,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探索南北合作新模式,促进哈大齐一体化发展,助力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建设。聚焦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围绕管理体制、校地协同、区域协同等领域,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探索新型治理模式,形成一批具有大庆乃至东北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新举措、新经验。

到2025年,大庆高新区生产总值增速、研发经费支出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到2035年,在改革、转型、创新创业、开放协同等方面的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在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