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峰。见习记者 仲一鸣摄
小手拉大手。龙江森工集团提供
□张牧秋 见习记者 仲一鸣 本报记者 李健
婀娜多姿的鸳鸯峰被绿色覆盖,透明的玻璃栈道连通两峰,伴着明媚的阳光,清爽的风沿着山壁倾泻而下,徘徊在溪流和树木的间隙。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局)鸳鸯峰景区启幕,一场心灵与森林的交融之旅徐徐展开。
游中有学 “我”与森林“零距离”
大巴车缓缓驶入景区,百余名穿着黄色小马甲的孩子们欢快地跳下车,投入山林的怀抱。他们就是此次活动的主角之一。这些青少年们将用脚步丈量这片美丽的土地、用手触摸品种丰富的树木、用目光和头脑记录迤逦风光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中国。“绿色中国行”主题公益活动开展13年来,先后在64个城市和地区举办,社会反响强烈。2019年,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全面启动了“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意在点燃绿色梦想,根植绿色种子。3年来,在活动示范影响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我国自然教育活动蔚然成风。
此次“绿色中国行”活动结合“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主题,目的就是要将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与方正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引导青少年感知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对青少年进行森林动植物、林区历史、特色人文的认知和保护教育,宣传方正林区践行“两山”理念取得的突出成就。
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更要培养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的实践能力。让广大青少年亲身参与到自然中来,就是最好的自然教育。由公众人物和青少年代表共同发起的《小手拉大手 共护红松林》倡议,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少年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信念。
启动仪式结束后,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和青少年们一同徒步上山,在红旗林场“漫步森林”科普园中认养红松。同学们给各自认养的红松立起属于自己的牌子,在红松林里近距离感受自然的气息。
沉浸课堂 聆听人与自然和谐之声
当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在方林一中大礼堂开讲。《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是由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绿色中国行组委会联合主办,人民网、央视频、绿色中国网络电视现场直播的一档大型系列电视访谈节目。
本次大讲堂上,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关昀,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文家,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绿色中国形象大使、表演艺术家刘劲,画家、作家、《重返狼群》作者李微漪等嘉宾客串导师,结合自身经历,为现场同学们及广大网络观众们讲述人与自然相处的感悟。
课堂上,同学们认真聆听嘉宾演讲,充分领略绿色文明理念,感知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生动物保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重返狼群——距离就是爱》《向往的自然》……几位演讲嘉宾动情地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为在场的青少年们送上了一场思想盛宴。嘉宾们不时与现场同学互动,各种趣味环节、层出不穷的幽默语句让活动现场气氛持续升温。从保护环境到保护野生动物、从勤奋学习到勇敢实践,保护动物即是保护全人类、保护环境即是保护未来……各种新鲜的知识充实着孩子们的大脑,思维越过学校的院墙,飞散到茂密的大森林中。
创新发展 美丽方林吸引更多目光
夜幕降临,方林文化广场上,一场“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主题公益晚会”,让更多人知道方林、了解方林。
近年来,方正局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在“两山”理念指导下,力争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打好“生态牌”。当地森林旅游业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持续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鸳鸯峰景区为代表,以响水河漂流、红旗森林康养中心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格局。
自林长制实施以来,方正局建立健全了局场两级责任体系,全局设立局级林长2人,局级副林长5人,所属18个林场设立了场级林长,656个林班,全局有600多名生态护林员,20万公顷林区全面落实了保护责任人。同时,建立了“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的工作机制,明确企业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在森林、湿地、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和执法监督中的共同职责,全面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保护新格局。方正林区已然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广场上方,绚烂的灯光照亮这片林海。晚会悠然落幕,活动圆满结束,但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中国的行动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