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努力打造公平正义之城

鲁长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立场。鸡西市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五聚焦五促进”,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成效,努力打造公平正义之城。2022年3月16日,中央政法委办公厅“政法动态”专刊推广我市法治建设经验。

聚焦关键少数,以尊法学法促守法用法。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权力行使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控权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让权力接受监督。我们坚持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考核干部使用内容,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考评,进一步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聚焦诉源治理,以多元调解促矛盾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们全面发挥“三调联动”“三道防线”的“前哨”“堡垒”作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府院联动机制为牵动,以深化一站式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服务中心,将“诉前引导+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相结合,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从“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集成,让社会矛盾调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保障的“力度”和法律服务的“温度”。

聚焦群众期盼,以刚性立法促民生改善。我们坚持围绕百姓“急难愁盼”问题,2016年6月以来制定出台了《城市公园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3部政府规章,立法储备达39部,做到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特别是针对老百姓用水难题,2020年颁布了全国第四部、黑龙江省第一部专门针对二次供水出台的地方性法规——《鸡西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在全国首次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列入地方性法规当中,以刚性约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2年7月18日,在第二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上会交流立法经验。7月24—28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法治日报、长安评论、平安龙江等中央、省级媒体先后7次从不同角度刊登我市地方立法经验。

聚焦权力运行,以法律约束促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组建119人法律顾问库和171人决策咨询专家库,全过程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全面打造法治营商环境,全省首创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并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1%,实现“白+黑”“全天候”“无窗式”服务。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所辖密山市被中央依法治国办授予我省唯一全国法治政府创建第一批综合示范县级市。

聚焦明规破潜,以公正司法促公平正义。紧紧扭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全社会立“明规则”、破“潜规则”,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赵国军等154人被查处,政法队伍持续净化。全市立案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43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9.57%,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到93.2%,有力地维护了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普法惠民,以优质服务促社会平安。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市、县、乡、村四级实体服务平台540余个,深入实施法律服务“暖人心”工程,创新运行村(居)法务助手智能系统,实现法律咨询全国“隔空”援助。深化社会“大普法”格局,充分发挥“普法重点任务提示函”功能,靶向推进普法责任清单,我市荣获“七五”普法国家级先进单位称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作者系中共鸡西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