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检测。
调配流动相。
配液。
□文/摄 本报记者 李爱民
“大坎儿、小坎儿就没断过,每次关键时刻都是政府伸出援手,让公司一次次‘活’过来。”哈尔滨吉象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感慨而言,公司从2011年成立至今,因多肽类药物开发周期长、持续研发投入大,加之疫情所致原料价格上涨、对外受托技术服务无法按时交接、下游制剂厂家销售受阻等因素影响,屡次面临资金周转困境,政府以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双稳”担保基金等方式及时为企业“输血”,令企业转危为安。预计今年年末,吉象隆生物平稳的销售曲线将会呈现上扬态势。
手握硬核技术闯“蓝海”
作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规模化专业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吉象隆生物在疫情之下,缘何销售有望逆势而上?答案:技术实力。
“多肽类药物研发技术壁垒高,目前全国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就二三十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十余家。目前,吉象隆生物生产的多肽类药品与国外原研药品药效及质量已实现双一致。”张琪说,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多年来,吉象隆生物不断加大自主研发能力。今年6月,吉象隆生物拿到6个发明专利,其中3个是化合物专利,截至目前已获批10个发明专利。已为国内7家企业(其中2家央企)提供11个品种技术服务,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多肽制药赛道是一片广阔“蓝海”,机会与挑战并存。手握核心硬核技术,吉象隆生物瞄准多肽类药品的应用领域,聚焦提高免疫力、生殖健康、胃肠道、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糖尿病、肿瘤、抗新冠病毒八大领域持续发力。
今年,在原有销售基础上,吉象隆生物又开辟两条新赛道,一条进军化妆品领域,开拓多肽面膜系列产品;另一条进军消杀产品领域,生产抗新冠病毒喷剂,目前已做完第三方机构功效试验,准备向省卫健委备案,预计10月末产品即可上市。两条新赛道助力驱动今年销售业绩增长。
政府出手为企业“输血”
作为初创型科技型企业,资金链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公司成立时,国内鲜有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的企业。我们第一个投资人正是看到这个领域的大‘蓝海’,于2013年投资9000万元,支持我们搞研发。”张琪告诉记者,在投资人注资后,极大加速了研发的进程,公司于2013年向国家药监局申报药品批文。然而,药品批文的审批流程繁杂,迟迟拿不到药品批文的吉象隆生物,只能单一搞研发,不能进行销售。2015年投资人撤资,企业资金链断裂致研发停滞……
在企业垂死挣扎之际,哈尔滨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旗下的哈尔滨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哈创新投)主动推开企业大门。短短3个月的尽调、评估,哈创新投便通过投资决策,为吉象隆生物注入股权投资资金500万元。同时,哈创新投还引导富德创投、中岭燕园创投等市场化基金先后对其投资3500万元,解决了企业后续研发资金需求。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吉象隆生物又恢复了生机。
作为投资人,哈创新投时刻关注吉象隆生物的发展。2018年3月,在吉象隆生物药品申报的关键时刻,哈创新投通过“债转股”方式,又支持吉象隆生物500万元。
2019年3月,吉象隆生物申报的药品批文终于下来了,在企业准备大展拳脚闯市场之际,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市场销售受阻,研发还需要资金,钱从何来?哈创新投深谙企业情况,多方帮着企业“找”钱。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方式,哈创新投为吉象隆生物又提供了500万元担保贷款。同时,还帮着企业申请“双稳”担保基金,每年300万元,直至今年。这些资金的涌入,不仅增强了企业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也极大缓解了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双稳’资金让企业稳住了,要不人员开资、原材料采购、研发都将受影响。”张琪感慨道。
政府性风险基金“加码添力”
“哈创新投提供的多笔投资和贷款担保支持犹如一场场及时雨,让我们数次转危为安。”张琪说。目前,吉象隆生物已申报多肽药物10个,在研品种10余个,其中4个一类新药。预计未来5年,企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营业收入将超过3亿元,利税超过1亿元。哈创新投的股权目前已增值3倍以上,实现双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尔滨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政府性科技风险基金的城市之一。由哈创新投负责运营的科技风险基金于1999年启动。经过20多年的积累,目前基金总规模为4.7亿元。
多年来,哈市科技风险基金推动新光光电成为国内首批、东北三省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推动九洲电气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还推动圣明科技、朗昇电气、艾瑞技术等10户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培育出工大金涛、科能熔敷、惠达科技等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企业上市数量位列我省首位,成功退出案例列东北三省前茅。
哈市科技风险基金还带动其他社会资本跟投,将风险基金放大5倍以上。目前,风险基金在投的科技型企业中有超过30%的项目获得其他机构跟投,累计投资26.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