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杨惠暄
绥化市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是省应急管理厅帮扶6年的小村庄,走进这里,平整的路面,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果实饱满的农家菜园以及在秋风中摇曳的绿油油的玉米田,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业东交给驻村工作的一份答卷。
走在田间小路,王业东说:“驻村的第一天,我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所思所想就是要和村里百姓打成一片,让他们真正认可我、信任我。”
王业东今年49岁,2004年从部队转业来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21年10月,被选派到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驻村后,王业东发现村里家家都有一个小菜园,主要种黏玉米、豆角、茄子、辣椒、黄瓜和柿子等。大部分村民在菜园丰收时,或送给县城居住的亲朋好友或自己吃。
“村民认为绿色蔬菜家家都有,原本可以提高家庭收入的小菜园模式,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王业东说。
随后,王业东以小菜园为突破口,针对小菜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成立村民合作组织以及打造绿色品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规划发展方向,使农村房前屋后小菜地变成了赚钱增收的活水源。
“我们村搞的这个小菜园,真是太有帮助了!以前只是想吃啥种点啥,驻村工作队王书记来了以后,帮助我们找路子销售出去。”村民付殿才看着自家小菜园,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除了小菜园,驻村工作队还打造了“前三佐”牌绿色富硒小米。该品牌小米凭借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特点,走进了全国粮食交易大会优势特色产业扶贫展区。
“要想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首先要知道老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帮难解困要及时跟上。”王业东说。
无论是带领工作队入户走访,还是深入田间地头,王业东总是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与村民在一起拉家常时了解到的心声和想法。王业东时刻把它们放在心头,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解决处理。
村里残疾人口较多,其中肢体残疾的就有70多人,王业东把这些人都记在心里。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不便的问题,他积极与省残联沟通,为他们申请了拐杖、轮椅等辅助器材。看到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王业东的一颗心也落了地。
“我以前在家务农时,就一直对美发编发很感兴趣,报名技能培训班以后,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现在我出门创业更有信心了,以后想开一家店。”参加创业班培训的村民唐兵说。
王业东发现村民存在技术、能力匮乏问题后,就积极组织并鼓励广大村民参加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训班已帮助300余名村民掌握了制作手工棒球、美发编发、家庭护理以及种植养殖四项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全村共涌现出脱贫致富带头人20余户,超百万元养殖户4户,承包土地超百亩的种植大户40余家。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先后为村里修建太阳能发电站1处,温室大棚2栋,温室智能小区12栋,日光大棚30栋;修建了白色路面58公里,毛石路面39.3公里,拓宽通屯路5.3公里;配套安装围栏5600米,铁艺大门185个,太阳能路灯450盏,视频监控设施17处;修建文化活动广场3200平方米;每年栽花30000余株,现有林地面积3210亩;争取国家村级污水处理项目345万元,改厕283户。
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