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明 带领贫困村奔向“小康村”

□本报记者 杨桂华 刘瑞

采访王仲明时,他刚从北京载誉归来。

近日,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王仲明在北京出席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并上台接受颁奖。他说,获此表彰,是对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高度褒奖,是殊荣,是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

王仲明现任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负责人。2015年,该局组成工作队,对通河县桦树村实施帮扶。王仲明主动请缨,并于同年5月派驻桦树村,随后被任命为桦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此后7年里,桦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偏远山村,变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而他早已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乡,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

筑牢发展根基

“后进”变“后劲”

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的桦树村,因周围长满桦树而得名,民风淳朴,底蕴深厚。然而,这里曾是省级贫困村。

王仲明从完善党组织工作运行规范入手,帮助村党支部健全了工作例会制度,每月5日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商议经济发展、村屯治理、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鼓励党员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完善推进措施。他主导建立健全了村“两委”干部值班坐班、村“两委”议事协调、“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党务村务民主监督等制度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村党支部从返乡创业青年、妇女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解决了村级组织带头人后继乏人的问题,党员队伍、干部队伍有了实质的提升,许多人由“后进”变成“后劲”。

在他的协调下,2016年底,村里在废弃空地上修建起36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设有党建、文明创建等服务窗口,还有老年志愿服务站、图书阅览室、便民洗浴等,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带领村民扩建了5000平方米室外文体广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开办桦树讲堂,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围绕理论、经济、农业、精神文明等知识内容进行授课。很快,桦树村的模样变了,人也有了精气神。

发展集体经济

“小庭院”打造“大产业”

王仲明深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就在于农民致富增收。在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的基础上,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来。

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28户贫困户每户贷款2万元带资入社,确保年底每户分红不低于3000元;争取118万元项目资金,建立桦树村食用菌基地,村集体年租金收益6.4万元,28户贫困户每户年收益1000元;争取扶贫资金220万元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28户每户年收益1500元;培育扶贫车间,开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扶持贫困户长期就业务工4人,临时性务工百余人次……

林下鸡、林下鸭养殖,马氏大酱,金玉酒坊,黑木耳种植,米业加工厂,庭院小辣椒及蔬菜种植等多项小型产业均已形成规模。村民彦友制作的辣椒酱因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原料采用村民自家种植的辣椒。经过多年的建设,桦树村将“小庭院”打造成了“大产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弘扬传统美德

文明乡村尽显魅力

王仲明将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融合,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形成桦树村训,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村内道路两旁文化宣传展示图板、标语全覆盖,成立基金用以帮扶极度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协调社会力量将老村部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用思想凝聚人心,用文化提升士气。争上进、做榜样、比着干,良好民风日渐浓厚。

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王仲明先后协调600余万元,将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修筑石砌边沟8000米,道路加宽9000米;村路两旁栽植桦树、云杉,打造景观小品10多处,更换铁栅栏8000米,粉刷房屋立面3.6万平方米,改厕20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

在王仲明的心底,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是他不变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