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方法》/罗振宇/新星出版社/2022年4月
□周慧虹
许多人热衷于旅行,有的人每走过一处景点,归来后总能娓娓道来,听得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古往今来,教人如何阅读的著述不在少数,大都围绕读者不会读、记不住、读不快等突出问题,从不同角度作出阐释、给出路径。这本《阅读的方法》,既没讲热爱读书的大道理,也没讲怎样读书的新方法,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愿意拿起书来,开始读。诚若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行动本身就是方法。这本书,与其说它是“阅读的方法”,不如说是“爱上阅读的方法”。
该书作者表示,人们在面对书时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对书负责,也就是高效率地把一本书吃干榨净;其二,则是对自己负责,让自己乐于阅读。只顾对书负责,而不管人的感受,最终势必得不偿失。读书时若是对自己负责,就是:一个段落不喜欢,就跳过去;一本书不喜欢,就换一本。长久以来,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中早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对于一本书,但凡不逐字逐句地读完,似乎就不算是认真读书,就是辜负了作者辜负了书,为此,有些人即便遇到不喜欢的书,也总是强迫自己硬着头皮读完,其结果,自己读得痛苦,也未见得有多少收获,徒然浪费了不少精力。既然如此,不妨像本书作者所说的“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读出效率,读出乐趣,读出对自我心性的增进。
《阅读的方法》可以为读者阅读时提供思考的遵循。全书共四部分二十四章内容,四个部分分别为“强劲的大脑”“遥远的地方”“奇妙的创新”“极致的体验”,从内、外、新、旧四个方向带领读者向相关的书中探寻。通过阅读每一部分、每一章节的文字,能够感受到阅读是将种种书籍打通了来读的,是将书内知识与书外实践结合起来审视的,这其中时时可见其阅读思考后的灵光乍现。比如,在“转念”一节中,谈到读历史的入门问题,作者提到了请教一位历史学者后的观点,“当你不再认为谁是坏人、谁是蠢货的时候,当你能读出所有事件当事人的‘不得已’的时候,当你看到事实的复杂性的时候,就算是跨过了入门的门槛。”再比如,“风物”一节中谈到阅读之于游历的助益,走进开封的大相国寺,读书人可以想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品鉴古玩,想起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想起信陵君、吴道子,想起从欧阳修到苏东坡等一众文人……可见,思考之于读书,贯穿于书内书外,体现在时时处处,多读之后,只要有意识地去联想、去探究,总能有所收获、不乏其趣。如何思考?读一读《阅读的方法》,能有所启发,不至于拿起书读得津津有味,放下书后头脑中“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阅读的方法》还可以说是一次爱书人的“小书展”。书中不仅依序提到了诸多作者阅读过的好书,列示了最能触动他的一些事例、人物、提法、观点,等等,而且,作者还颇为用心地展示出曾经打动过他的书中精彩片段。除此之外,每一章节之后,他还进一步列出了拓展阅读书单,读者扫码即可限时免费阅读。这样,无疑为那些喜欢阅读的有心者重又打开了一扇扇的阅读之门,借此不断寻幽探胜,从而把阅读打造成一场动人的“无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