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三大品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牡丹江市东安区关工委主任毕顺卿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故事。

绥芬河市关工委开展“远离手机 亮眼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和爱护青少年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重大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担当。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各级关工委在多年实践中创造并形成了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工作品牌。目前,全省关工系统已初步形成各类品牌1000余个,正式命名市地级以上品牌210个,其中省级48个,帮扶青少年全面发展。

“乐陶居爷爷” 为孩子圆梦

鸡西市鸡冠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87岁的陈明鹏老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乐陶居爷爷”。

饱尝过旧社会苦难的陈明鹏老人,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有着深厚感情。退休后,他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把自己110多平方米的住宅无偿提供给社区,开辟“五老”和青少年课余活动的场所,起名“乐陶居”。乐陶居里经常有“五老”人士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交流。

每年春季,陈明鹏老人主动召集“五老”中的书法家和画家及兴国小学的书画爱好者,参与红军街道关工委举行的“大手牵小手书画交流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老少齐乐颂党恩,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党之情。

每逢春节前夕,陈明鹏老人都在“乐陶居”举办送春联活动。社区“五老”、青少年及书法爱好者踊跃参加,为社区居民写春联、送春联、送祝福,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陈明鹏老人热心关工事业,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情趣,更情系贫困生。去年一月,他顶风冒雪来到兴国小学参加捐资助学活动,在他的影响带动下,21位“五老”人士捐资2000余元,为14名学生送去了书包、围巾、脖套等物品,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大庆市林甸县“五老”冯喜砚收藏的红色图书很受孩子们喜爱。

“编外妈妈”守护 青少年心理健康

双鸭山市心理咨询中心关工委主任曹艳萍,全心全意为广大青少年分忧解困。

多年来,曹艳萍深入校园、社区和村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在集贤县小学,她为孩子们送去换季衣服,在宝山区宝山村小学,她为孩子们送去文具、书籍和衣物。

自2016年以来,曹艳萍带领她的志愿者团队,与岭东区东湖社区的15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做起孩子们的“编外妈妈”。6年来,她和孩子们共度节假日,为他们包饺子、送学习用品、做心理辅导。几年来,她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福利院孤儿、贫困女童、特困学生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

他们先后筹款8000余元捐助智障患儿,筹款5000多元捐助失聪儿童,为多名青春期、中高考生、单亲家庭孩子以及因突发事件轻度抑郁的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重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愉悦健康生活。她无偿帮助因轻度抑郁而休学的贫困女大学生,沟通家长、学校,免费为其做心理调整,使女孩顺利返校。

疫情防控期间,她利用线上网络平台,接听心理咨询电话、接待微信咨询等300余次,解答咨询达550多小时,发布对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信息81条。

红色品牌 奠基理想信念

“铭记历史,致敬先烈”,走进黑河市第一中学,清脆的声音充满整个校园。近日,黑河市关工委组织各县区关工委成立89个“五老”报告团,深入学校、社区、村屯做党史报告。从方志敏、赵一曼讲到邓稼轩,从站起来、富起来讲到强起来,红色故事让师生和广大群众得到精神洗礼。这是我省关工系统重点打造“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教育的一个缩影。

为讲好红色故事,全省关工系统组建各类宣讲团800余个,有1万余名“五老”报告团活跃在宣讲第一线;伊春市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开展“探访红色足迹、重走红色路线”主题实践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关工委坚持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每年评选出全省十大读书状元进行表彰。

绿色品牌 助力青春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伊春市率先开展“争做林区家庭小工匠”品牌活动,伊春市关工委联合有关部门,进校宣讲,通过邀请有专长的技师进行艺术讲座和现场指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用植物和废弃树木等为原料,制做成贴画、雕刻、挂件、摆件、实用器具等作品。

据统计,有6万余名学生亲身实践,制作小工艺品上万件,在全省旅发大会上展出受到欢迎。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的劳动技能,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家风美德,厚植了长大后为林区焕发青春活力做贡献的思想基础。

金色品牌 服务少年成才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有事找关工委”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口头语,这份信任是省关工委开展帮扶、落实关爱品牌赢得的。

“谢谢你们的资助,圆了我的大学梦!” 被资助的残疾人家庭学生才红梅眼含热泪地说。才红梅以614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工商大学,但因为父母长期有病不能工作,每个月只靠数额有限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她上大学的费用没有着落。哈尔滨道里区关工委协调联盟单位市文联向才红梅资助4000元,芙蓉基金资助她3000元,街道和社区干部捐款2000元,为她圆了大学梦。

自2013年开始,哈尔滨市道里区关工委联合20余家爱心企业和相关部门组成“爱心联盟”,为“留守儿童”“失亲青少年”等七类人实施经济帮扶,十年来捐助钱款和实物价值650余万元。

北安市和平小学关工委和学校联手打造白鸽品牌,以“鸽子”为载体,形成“白鸽文化”,命名白鸽广播站、白鸽手抄报、白鸽书吧、白鸽网站,组建白鸽合唱团、白鸽艺术团、白鸽环保小志愿者协会,设立奖项,每年有240学生获“白鸽少年奖”。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是省关工委给出的庄严承诺。

本版稿件及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王彦 李成茁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