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剪贴技艺”炫龙江非遗风采

麦秸工艺画《和平之春》。

麦秸工艺画《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做麦秸画。 ↓文创产品《麦秸红色套盒系列》。

□本报记者 董云平

近日,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剪贴技艺”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现黑土地国宝非遗独特而神奇的风采。

自11月6日“麦秆剪贴技艺”在成就展互动展厅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连日来,该展厅日接待观众量都达七八千人。

带有浓郁黑土气息的“麦秆剪贴技艺”,因何在展会上迅速走红呢?快随记者一起探寻和感受这项国宝非遗的魅力吧。

“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马文侠告诉记者,这次与观众见面的作品都是以喜庆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精选出来的,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希冀。

作品《和平之春》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寄托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美好祝愿。

《清香满人间》画面构图清新典雅,仿佛能闻到丁香花的清香,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文创产品《麦秸红色套盒系列》巧妙地借鉴了套娃的形式来展现。红色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选用革命圣地为题材,借鉴版画的表现力,用黄纸板做盒胎,用麦杆纯手工精制而成,表达的是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展会上,络绎不绝的观众对精美的麦秸展品大为赞美。当得知这些工艺品竟然是麦秸经过煮、刮、熏、制、熨、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吸收借鉴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制作而成的,就更为惊奇。

马文侠兴致勃勃地为观众讲解麦秸画的制作工艺,并现场展示麦秸画的制作,还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剪、贴制作小小的紫丁香,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连日来,70岁的马文侠一直在现场与观众热情互动,但她乐此不疲。“虽然我们的作品早已走出国门,但能在这个展览上亮相,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我们会再接再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让这项国宝非遗技艺焕发更璀璨的‘星光’。”马文侠说。

李宝霞 本报记者 董云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