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高新区“高精尖”产业汇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薛婧

日前,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哈高新区)作为全国第六家、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表,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科技部充分肯定了哈高新区在疫情期间助企纾困的一系列工作举措。

据悉,疫情期间,哈高新区累计兑现助企纾困政策资金5.6亿元,启动204项稳经济促发展改革任务,聚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核心示范区”和“生物产业链聚集区”,争创开放合作“双平台”,驰而不息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截至目前,哈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总量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6%,撬动投资总量越过千亿台阶。吸引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240余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57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32户,“专精特新”企业128户,小巨人企业13户,分别占全省的25.2%、14.8%、24.5%。

加快兑现助企纾困政策

争做经济运行“稳定器”

前不久,哈高新区223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获得了10万元~20万元不等的真金白银补贴。“我们一共分三批为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企业共兑现3900多万元补贴,而且获得补贴的企业享受的是‘免申即享’政策,即获得高新技术资质认定的企业不用申请补贴,新区直接将补贴款打到企业账户。”哈尔滨新区科技工信局副局长王迪介绍说。

疫情发生以来,哈高新区加快兑现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争做经济运行“稳定器”,将510家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区级领导包联,明确“畅物流、保生产、强需求、兑政策”等工作重点,以“服务员”“店小二”的姿态服企利企,把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作为稳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6月份以来已有240名应届毕业生在科研助理岗位上实现就业。

哈高新区还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减收困难,坚持落实落细“国家33条”“黑龙江省50条”和“哈尔滨市32条”政策,加快兑现税费减免、租金减免、稳岗支持、社保缓缴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让“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疫情发生以来,累计为企业兑现减免税费、政策资金5.6亿元。

一系列“雪中送炭”政策的落实,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专业辅导+多项改革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

在专业机构全程指导下,前不久,哈高新区企业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通过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且经过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

“高新企业认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公司财务、技术、管理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政府出资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免费为哈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认定增值综合服务,为企业进行全周期全流程服务。2021年当年就完成400多家企业申请认定高新企业受理,2022年又完成1000多家高新企业申报受理。”王迪说。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哈高新区还组织专业队伍多次走进园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高新企业申报、研发创新管理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答疑解惑。

近年来,哈高新区还启动促进重点产业和外向型经济集聚、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等204项改革任务。出台科研用地管理意见,突破了包括空间立体开发利用、房屋有限分割转让等科研用地难题。深化“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在简化“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照”,形成“以企为主、信用代审”的商事登记改革2.0版。

专业辅导+多项改革,进一步加快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据王迪介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6年到2021年间,年均增速达66%。

抢抓科技赋能“新机遇”

引领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双增长

今年8月,位于哈高新区深哈产业园的黑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投入试运营,目前,已有10多家单位应用鲲鹏算力,还有50多家省内外企业前来洽谈和对接合作。据介绍,该中心的通用算力有1万多核,可以为成百上千家企业提供普惠的全方位全国产化的算力支持。

近年来,哈高新区切实把握高新区在抢抓科技前沿技术发展机遇的敏锐性,在科技赋能中发挥“磨刀石”作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产、二产、三产”,国家工业互联网中心、华为“一总部双中心”等一批竞争力突出的创新基地落户,聚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核心示范区”;围绕哈药生物、天晴干细胞、派斯菲科等核心企业,加快锻造“医药、疫苗、细胞”等生物经济产业链,获批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园区,着力打造“全省生物产业链聚集区”。

今年9月21日,科技部组织召开科技赋能东北振兴支持深哈产业园创新发展交流会。会议指出,科技部将大力支持哈尔滨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深哈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制定支持政策、倾斜要素资源,部地联动,定点破题,把深哈产业园打造成为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对口合作、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和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