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绣出美好新生活

在花园路79号,有一处靺鞨绣工坊,一群“绣娘”一针一线地劳作着,数以千计精美的刺绣工艺品出自她们的巧手,有的销往南方,有的漂洋过海卖到国外。

2012年,庄丹在绥芬河参观一次展销会时,看到了宁安市渤海靺鞨绣传统工艺展。精湛的刺绣工艺吸引了她的目光,也坚定了庄丹在家乡创业的决心。她决定联手合作开设刺绣工坊。她参加了靺鞨绣技术培训,很快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绣娘”,并成为绥芬河区域的负责人,在绥芬河建立靺鞨绣培训传习所,十年间培训了近千人。

传承千年的渤海靺鞨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2015年,满族古刺绣“渤海靺鞨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庄丹和她的姐妹们就是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刺绣工艺是纯手工的技术,慢工出细活。从事这个工艺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同时技艺也能磨练人的性格。制作一件产品短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甚至半年,大型作品还得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作为领头人,庄丹必须对每一类刺绣先行尝试,先打样,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作为把关人,她要对每一件产品进行检查审核。

疫情防控期间,刺绣工坊不能聚集,只能分散到各自家中生产,庄丹通过手机视频进行指导。疫情缓解后,她们从社区搬迁到新的工坊,大家在一起工作,互相切磋,有氛围、有勉励、有合作,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在,绥芬河市已有手法熟练的“绣娘”六七十名,她们个个练就了一身技艺。庄丹说,经过十年的经营,我们培训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湛的“绣娘”队伍,为传承靺鞨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舍昼夜努力地工作。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绣出更多的好产品,也绣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姚自强 本报记者 杜怀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