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鸡西兴凯湖》 版画 王志敏
□林超然
绿皮火车慢条斯理地一路前行,窗外是连环画一般不断翻页的,以绿色夏天为主题的长篇故事,终点站是密山。对面两女一男聊的是大人的话题,他们显然来自同一个地方,说到一个熟人或是一件趣事,笑语一片,讨论特别热烈。
那会儿我正在读大二,因为爱好文学,一支笔非常勤奋,也足够勇敢。能够参加那次兴凯湖笔会,最主要是因为一篇小说《总瓢把子》得到《北大荒文学》杂志的高看,我成了农垦系统之外唯一的受邀作者。
对面的三位突然改变话题,竟说起了此行的笔会。原来跟我是一伙儿的。我那时很腼腆,一说话还会脸红,不大肯主动跟陌生人搭腔。但既然是一起开会的,加之长路漫漫,我还是主动一些较好。后来,我才知道那列车上,参加笔会的就我们四个人。景彬、昉姐、黎艳和我,能够凑巧坐在一起,真是缘分啊。
那是真正的笔会,每天就是写写写。饭是北大荒香稻米,菜是兴凯湖大白鱼。《北大荒文学》临时编辑部就在一个房间等着,作者们写完一篇上交一篇,稿件立刻就进入编审程序,初审、复审、终审一条龙。刚写完的稿子,第一时间就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处理结果。我一口气写了三篇小说,过程真是过瘾。那以后,再也没开过那样的笔会了。
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只走得下一辆车,对面来车要用电话事先沟通好,在哪里避让。不断有两边的枝条伸进开着的车窗,车厢里全是刮掉的叶子。车不能开快,前路上总有跑来跑去的松鼠。
彼时还不大有负氧离子的概念,只觉得空气好得不得了。我在班级,被一群女生悄悄起了个外号“黑土豆”,我自己也偷偷觉得这个概括贴切。可就是这个黑小子,两周下来,被兴凯湖变成了白小子,粗糙的皮肤也细嫩了不少,整个身心似乎都被一遍又一遍地清洁过了。
若有女生要同我单独照相,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我还没有恋爱,如果让未来的女朋友看见,这还了得?实在推辞不过,我会再拉上一两个谁,一起合影。婚后多年,我都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这样的做法当然执拗而可笑。
亚洲东部最大的淡水湖,4300多平方公里起起伏伏波浪状的湖底,最深处也就是10米左右,靠近岸边更浅,连我这个旱鸭子也敢下水;在小兴凯湖边,一位当地钓鱼的老乡,一声不吭地分给我两把鱼竿,当我欣喜地准备把自己好不容易钓上的一条放入鱼篓时,他瞥了一眼就丢回到湖里,鱼太小了,不要吃人家。
晚会上,我曾唱过谭咏麟《像我这样的朋友》,之后多年的欢聚场面,只要有前面提到的三位,这首歌都会是我的保留节目。返程时,路上的加餐是饺子。年轻人这桌儿个个胃口都好,盘盘光,服务员不断端来,邻桌也不断地支援,大家都停下不吃了,一起看我们吃。回想那场景,现在也会笑出声来。
翻看那本老相册,我找到了不少照片。我那时真瘦,体重108斤,橡树旁、沙滩上、湖水里、写作时、采风途中……处处都有我“苗条”的身影。再也不会有那么瘦的我啦,瘦的我留在了往事里,留在了怀念里。
正好是30年后,我与兴凯湖重逢,缘由还是文学。
现在有了高铁,两个小时到鸡西。换了汽车,又是高速公路,一不留神,就到了兴凯湖地界。吃过午饭,我把行李一丢进宾馆,就迫不急待地去见兴凯湖。沿着曲径,我以为要走上一大段儿,结果一抬头,兴凯湖猛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愣住了。仍是记忆里与蓝天相接的豪迈气派,仍是广袤无垠大海般的大将风度。四年前,妻子来这儿时感慨良多,专门写了一首长长的朗诵诗《我以看海的心情来看你》。
当然还要看日出。这次活动,来去只有四天。第一天,出发时沐浴的是哈尔滨的晨曦。第二天,一出门看到右侧楼角已镶上了金边,我就知道不成了。妻子在微信里笑我蜈蚣穿鞋,太过磨蹭,其实是我忘了查看准确的日出时间,结果晚了十分钟。第三天,我起个大早,却是个阴天。第四天,我又起个大早,可又是个阴天。莫名想起幼时学过的贾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遇,自是一种快慰;不遇,也别有一番欢喜。
30年后,沙滩上再不是我蹦跳的青春脚印,一个中年人小心地躲避着湖水,缓缓地前行。一块不大的露出水面的石头,鸥鸟认得出这是一处小洲,值得在上面歇息片刻;它是这里最细的一条蛇吗?长有半米,却仿佛只有一毫米粗细,我不确定是把它留在沙滩上还是放到近处的树林里哪个更好,就不去惊动它,一切顺其自然;它是这里最小的一朵花吗?总共只有高粱米粒大小,却是惊人的一簇花,借助手机放大的功能,一簇里数得出八九朵,单看一朵则更小得出奇,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路过的那座城市从前似蒙着一层厚厚的黑尘,这次却像出水芙蓉,清丽干净,处处好看。我们看了多个展馆,北大荒如何变成北大仓,这片英雄土地的一个又一个传奇,画卷一样次第展开。兴凯湖没有经历过度的开发,基本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原貌。这儿多了一个艺术品一样漂亮的观景台,站上顶层,大小兴凯湖的奇美尽收眼底。
这次的骨干作家培训班,是关于文学的一次约会。谈到文学,大家就像谈到一位老友,兴奋异常,眼光中多的是赤子的天真和圣洁。文学依然可以温暖我们,我们对文学的初心,30年里不曾有丝毫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