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龙江农产品加速“出圈”

“流量”如何变“留量”?

□本报记者 莫丽萍

去年年末,俞敏洪直播带货向齐齐哈尔“北纬47度”鲜玉米深情“表白”。他直言:我们选的不是最便宜的农产品,而是最好的农产品。自此,直播带货再次狂刮“绿色旋风”。

今年“双11”,出自黑土地的农产品,更是加速“出圈”。据京东统计,黑龙江绿色产品增长率为253.9%,居全国电商平台第4名。

为迎接“双11”,我省农村电商使出浑身解数,打响地方特产品牌战。“双11”农产品圈粉后,能否将“流量”变为“留量”?看电商运营者、商家、客户、专家如何“解题”。

品牌战拉满:农产品出村进城

“腐乳被称为‘中国人的奶酪’,炖肉、火锅来上两块儿克东腐乳,味道美极了。”“产品都是天然绿色无污染,亲们可以买回家尝尝……”

11月10日晚,在“小康新食代·龙江好味来”克东专场直播间内,电视台主持人变身主播,为克东好物深情“打call”。

克东县与知名企业、知名主播强强联手。活动期间,飞鹤乳业、腐乳集团、舒达源等纷纷亮相,拿出自家“尖货”,优惠钜献。克东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兴旺为家乡代言的宣传视频将直播气氛推向高潮,此次直播共销售农副产品1000余件。

自2018年起,克东县电商网络零售额实现四年蝉联“全省第一”。截至目前,今年零售额已实现41.5亿元,全省占比10.9%。

在淘宝嫩江十六膳旗舰店,记者看到商家推出秒杀、第二件0元等“双11”活动,将龙江产品卖爆了!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福生告诉记者:“3天活动,彩虹豆浆粉销量1万多,3色糙米、7色糙米等预熟杂粮销量超1.5万,累计销售额超100万元。”

嘉荫县通过“电商+旅游+农业”的新业态模式,电商经济实现稳中向好,今年1月~10月,实现电商交易额16539万元,同比增长12.72%。“双11”期间,网络零售额达47万元,同比增长13.19%。

为何被“种草”:破解“流量+留量”密码

截至目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中,我省共有41个县榜上有名。克东、嫩江、嘉荫等电商网络销售额持续上涨,他们“流量+留量”密码是什么?

第一,“电商+场景”:打造“种草”IP。

“将电商与传统产业、场景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商节。”克东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主任刘国艳说。

记者通过电商平台看到,克东县以“电商+农业旅游+美食文化+企业文化+产地直播”等多种新业态形式,将“岁月静好”的日常生活,变为“魅力四射”的激情岁月。直播间设在烧烤坊,消费者边“吃”边买;在“北纬47”公司内进行“产地直播”,消费者边“游”边买,沉浸式购物迅速圈粉。

第二,“电商+服务”:培植健康“生态圈”。

电商怎么做?“为提高整体服务能力,今年在原有64个电子商务乡村服务站的基础上,新建电商孵化基地服务站4处。”据刘国艳介绍,克东县已实现电商县乡村全覆盖,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接单后怎么办?“打包、发货、售后‘一条龙’服务,嫩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嫩江商户深感“娘家”的贴心。

企业如何转型?嘉荫县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提高电商人员素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1月~9月,嘉荫县网商总数达2000余家,同比增长5.95%,电商带动就业人数达0.83万人。

第三,“电商+品牌”:助力实现“消费自由”。

“以‘兴安嘉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实施‘1+3+N’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嘉荫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博,对未来农村电商发展信心满满。

他们在黑龙江国富融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助力下,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农特产品子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力争形成品牌拉动资源集聚、品牌带动产业提质、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以此激发消费潜能,实现“消费自由”。

“快广热”态势中:依然难过“几道坎儿”

“快、广、热”是当前我省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态势,但有些地区还有“几道坎儿”难以逾越。

第一道坎儿——人才缺乏。“农村年轻人少,现有农民学历低,学习电商技能费劲,老年人固守地摊经济。”方正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总经理郑喜伟道出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痛点”。记者了解到,虽然电商从业人员日渐增多,但多为兼职,克东县专职人员不足5%。同时,由于缺乏专业讲师、具有资格认证人员的培训,农村电商难以打造出强兵劲旅的“正规军”。

第二道坎儿——产品认证。在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必须具备“三品一标”。由于缺乏认证,一些乡村的农产品种类单一,欠缺拳头产品,品牌价值不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鉴于“门槛”限制,一些农民对电商“不感冒”。

第三道坎儿——产业链。“当前电商产业链,出现两极现象。”据嫩江市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刘海君介绍,一些先进地区,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策略,集中精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搭建从县到乡、到村的系统化直播基地和通路,加之成熟配套的主播培训体系,整个产业链相对成熟和完善。但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直播电商或刚刚起步、或后继乏力,这都是产业链构建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后果显现。

农村电商:如何为“数商兴农”加薪助燃?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

针对现状,我省农村电商如何“爬坡过坎”?

省数字商务协会会长焦惠颖多年来致力于农村电商、智慧商务的发展。她表示,需要从打造健康电商“生态圈”入手,做好顶层设计、整县推进。其中包括人才培养、营销策划、供应链整合、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她认为:“当前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利好政策,会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加速器’”。

“圈粉”后如何将“流量”变“留量”?

“‘双11’打的是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产业留人、品牌留心,才是关键。”焦惠颖说,当前农村出现可喜现象,一些年轻人在南方工作后又返乡创业,应将这些有意愿、有产品的人员,培养成电商带头人;此外,品牌要站得住,这就考验企业的“内功”,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持续把控,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管理,打好“组合拳”,才能维护好私域流量。

李福生作为商家,向记者道出“心声”。他希望打造电商环境,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追溯真实化等方面多下功夫,商家也要注重产品价格的阶梯科学设置、产品卖点的通俗创新解读,最终以品牌、品质、服务赢得消费者。

“80”后消费者潘洋在“双11”购买了大米等龙江绿色农产品。她表示:“复购力始于内需、陷于品牌、忠于质量、长于服务。”

数商兴农、顺势而为。风雨过后,必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