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专家集结友谊农场

“天-空-地”协同完善黑土地“健康档案”

秋整地地面调查(垄宽、垄高等)。

航空观测团队。

□本报记者 周静

丰收过后,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的大地,脱去金灿灿的“外套”,露出黑黝黝的“肌肤”。一支由中科院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测绘局、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友谊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家单位组成的“大部队”在这里集结,他们要一起为这片90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进行一次“大体检”,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

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孟令华和冯壮壮博士带领大家,在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突击队长刘焕军研究员的指挥下,分为东中西部三组,从航空、卫星、无人机和地面“四路”同步观测,经过连续三天奋战,利用地面无人机、站式激光扫描仪等仪器完成了友谊农场100个样方(900个样点)的地面调查工作。

“基本上友谊农场大部分地块都进行了翻地,但不同地块的耙地和起垄进度不一样,这也就表现出秋整地进度不同,同时地表粗糙度也不一样。”孟令华说,“这些都能通过此次试验的航空遥感观测和近地面无人机扫描的一张张‘耕地CT扫描图’看出来。”后期他们将结合立体监测数据对友谊农场耕地保护实施因地施策,按“图”出方。

三江示范区立体监测模式负责人郑兴明副研究员介绍,本次综合观测试验开展了亚米级激光雷达和多光谱载荷航空观测作业,并协同实施了高光谱、热红外和雷达卫星观测。首次实现了黑土区土壤特性的“天-空-地”立体观测和全谱段观测。2023年将在三江示范区开展载荷更为全面的多次航空试验,对示范区的土壤、作物、生态、耕地质量进行全方面监测,摸清黑土地耕地质量“家底”。

刘焕军表示,预计在未来5年内,“黑土粮仓”三江示范区模式将非常完备:建立起时空精准的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具备万亩核心示范区、县域与三江平原三种尺度的面积与种植格局、长势、成熟度与产量等农业生产全过程监测能力,提高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和气象灾害遥感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土壤属性高精度制图与耕地质量评价能力,加强水肥药与污染物运移足迹跟踪监测能力。届时将形成示范模式应用成效监测评估能力及关键技术集成,提出三江平原现代农业时空精准分区施策技术与分类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