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龙江力量

杨士莪

曹喜滨

李山有

殷敬伟

高海波

许家忠

栾晓燕

冷晓萍

王涛

刘德福

□许阳月 本报记者 彭溢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并对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科技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近日,省科协组织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始终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勇担职责使命,树立科技自信,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大幅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龙江力量。

杨士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敢啃硬骨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近一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敢于啃硬骨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杨士莪院士说:“这对科技、人才、创新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科教工作者一定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干、好好干,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做好研究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培养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的卓越创新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不怕输的精神,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解决国家的实际需求,提高国家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曹喜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铸国之重器 育时代英才

“要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曹喜滨说:“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攻关要坚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向‘该做什么’转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凝聚创新活力,强化有组织科研。”曹喜滨认为,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要坚持系统观念,分类定位、优势互补,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要坚持科教融合,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曹喜滨说,当今世界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其核心是教育竞争。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创新培养体系。

曹喜滨表示:“我将主动对标对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重任,努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山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以问题为导向 勇攀科技高峰

“我国正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我省也出台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这必然进一步激发我们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义无反顾向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科技发展新征程上大展风采。”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山有说。

李山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不仅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他说:“作为国家公益性地震研究所,我们将以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安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地震科技问题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努力创造‘顶天’科学研究成果、研发‘立地’行业支撑技术、提供‘惠民’地震安全服务,推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殷敬伟(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

培养更多拔尖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身为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牢记学校‘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使命为第一需求、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探索科研育人新模式,全身心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中,在科研优势转化、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合作育人、科研诚信教育、科研精神涵养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提升船海核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供给,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科技青年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殷敬伟说。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殷敬伟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我们将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把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链条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过程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充分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哈工程的智慧与力量。”

高海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攻克“卡脖子”难关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建设打造更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国之重器,这是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高海波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面临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科技工作者要有更加坚忍不拔的定力、敢啃硬骨头的勇气、迎难而上的决心,勇于承担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

实践证明,应对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始终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高海波说,“建国之初,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从一穷二白做到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现在这个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手上,我们有信心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突破更多的技术瓶颈,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高海波说,“如果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新突破,就一定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

许家忠(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做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科研先锋

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许家忠说,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许家忠深知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将继续为突破航空航天、工业领域轻质、高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关键构件设计及制造瓶颈提供新设计理论、方法及装备,为复合材料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为实现绿色制造提供装备保障。”

“我们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打实打牢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理论基础,勇当先锋、打头阵,攻克绿色、高效、低成本制造的关键技术。面对国家和经济主战场的重大需求,解决科学技术难题,为实现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智能制造提供装备保障。”许家忠表示,我们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前行,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己任,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原始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在“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栾晓燕(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

打造农业“芯片”提升大豆产能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我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栾晓燕说。栾晓燕从事大豆育种工作37年,她说,“今年,我们迎来了大豆科研与生产的丰收。”“优质大豆品种黑农84、黑农87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黑农84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获得了303.5公斤的亩产量,创造了内蒙古自治区旱作条件下大豆产量的最高纪录。

栾晓燕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以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创新,突破生物育种难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加快成果产业化应用,利用好龙江得天独厚的寒地黑土,提高大豆产量,提升大豆品质,为实现大豆产能提升、产业绿色发展、保障食用大豆的安全供给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新起点、新征程、新机遇催人奋进。栾晓燕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甘当‘奋豆人’,为乡村振兴、为大豆产业的发展育好豆、种好豆,让中国碗装上更多龙江粮。”

冷晓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探索“智慧医疗” 攻坚科研前沿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冷晓萍说,“我们要积极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探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教学新方向,提高教学团队信息化素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紧随时代变革。开展医工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进行纳米马达载药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共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强强联合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冷晓萍表示:“我会把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导向,在医疗第一线和科研攻坚前沿艰苦奋斗,基于当下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难题,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究超声微泡靶向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的新方向,为我国心脏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宽道路。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发展部成果转化科科长)

抢占科技制高点 建设百年大油田

“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对于油气田企业来讲,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已成为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势所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发展部成果转化科科长王涛说。

作为油田科技工作者,王涛说,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油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不断总结成果经验,扎实科研论证,聚焦瓶颈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突出油田发展技术需求,精准科技立项论证,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把有限的科技经费、资源聚焦在最迫切、最需要的技术攻关上,努力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和成果应用成效。要将项目、平台、人才紧密结合,从资源配置、专业协作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王涛表示,要以“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为方向,从大处着眼、从微处入手、从实处建功,以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做好油田高质量原油稳产、弘扬严实作风、发展接续力量“三件大事”,为确保国家油气能源安全再立新功。

刘德福(尚志市中药材协会会长)

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助力乡村振兴

“要深入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科普工作者,尚志市中药材协会会长刘德福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基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把适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带领更多农民科技致富。”

刘德福带领尚志市中药材协会为中药材种植户进行市场行情、发展趋势、品种选择等方面的科普讲解,线上线下参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不仅提高了药农的科学种植水平,而且加大了新技术试验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协会被命名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级“农技小院”。

“要扎根农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结合地方特点,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研究工作,总结推广适应本地的技术模式,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把自身技术传授给更多年富力强的农村相关从业人员,壮大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为振兴家乡厚植人才资源。”刘德福说。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