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

吉 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是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务必继续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根”,强调“不忘其初”“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穿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至今依然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率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的正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具体实际,牢记历史使命,慎终如始,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73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时代的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牢记“满招损,谦受益”,我们绝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马克思也曾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漫漫征程,唯有奋斗。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继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奋斗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愈挫愈奋,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到底。

务必继续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文明有着“我命由己不由天”的自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比如,《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列子》中的女娲补天、愚公移山……中华文明中也蕴含着自省自察、自律自新的文化基因,强调修身正己,以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当然也需要我们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努力增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善作善成的斗争本领。

《共产党宣言》就是一部斗争的宣言书,全文共32处用到“斗争”一词,充满了斗争精神。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想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同时,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矛盾和挑战,也要求我们立场坚定斗志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亮剑,在面对危机之时敢于挺身而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总之,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变化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勇于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坚定。“三个务必”为党在历史关键时刻提供了正确指引,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拓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