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

依法监测保护生态成典范

初冬时节,龙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顶被白雪覆盖,与蔚蓝的天空辉映出一幅清丽、自然的画卷。在深山处,坐落着一个实时观测大气成分本底及其变化的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龙凤山站),其观测数据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本底观测网占据重要位置,是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固定站点(Fixed Station),是东北亚区域为数不多的关键代表站点之一。

龙凤山站自1989年建站以来,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起着实时监测、早期预警作用,开展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臭氧柱总量、常规气象要素、大气辐射以及干湿沉降等7大类、100余种要素的观测。为各级政府提供大气成分、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环境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服务。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2014年10月2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近8个年头。

以执法为准绳

走在全国前列

“大气本底站监测的是整个大气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需要排除局地环境影响,大气本底值的监测要在相对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周边一些人类活动,例如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等会造成气溶胶、温室气体等的监测异常,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人为影响。”龙凤山站副站长代鑫介绍。

代鑫说,《条例》直接授予龙凤山站行政执法权,可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增强了制止违法行为的时效性,为保护气象监测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开创全国气象部门先河,成为其他同类本底站的典范。

五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龙凤山站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要求当地发改、国土、公安、水利、林草、农业、环保、旅游、城乡规划等部门通力配合,在龙凤山站的项目审批、专项保护、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兴隆川林场就坐落在龙凤山站山下综合区“隔壁”,为了更好地配合龙凤山站的监测任务,林场在龙凤山库区至本底站路口设有林业检查站,对私砍树木、林下取土等破坏情形执法有力,同时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防火工作,对龙凤山站电力、网络线路沿线的树木清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们是全省气象部门同批项目中最早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单位,五常市政府将到雪乡的公路改线,不再穿过库区。确保 3000米范围内禁止批建能源企业、工业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垃圾填埋场。”龙凤山站业务科长于大江说。

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龙凤山站建立执法情况记录制度,安装视频监控保护装置,并在通往核心区道路等显著位置设立保护及警示标志。截至目前,龙凤山站正式下达整改通知单2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2起,口头制止放牧、烧荒、挖掘山土等违法行为100余次。

得益于立法保护

检测成果显著

“以前,龙凤山站周边时有发生焚烧秸秆、燃放烟花、倾倒垃圾、违规放牧和祭祀、偷盗建材等破坏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情况,现如今,在法律条例的保护下,这些违法行为已大幅下降,环境更加优美,大气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代鑫说。

“住在龙凤山脚下几十年,知道龙凤山里有很多检测监测设备很重要,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近十年,龙凤山里有些地方不能随便进入了,当地环境真是改善了许多,经常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龙凤山附近农民宋云说。

有了法律的保护,龙凤山站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目的基本实现,近年来稳定地为我国气候预测预估、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区域大气污染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的基础资料。在2004-2021年间,黑龙江龙凤山站与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一起针对气溶胶进行常年检测监测显示,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值自2014年开始均呈波动降低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趋势。

同时,龙凤山站分析2009-2018年黑碳月平均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得出我省的黑碳气溶胶排放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省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绿色环保,大气变得越来越干净。特别是夏季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水平为一年中最低,空气质量呈最优状态。

助力生态优势

实现价值转换

《条例》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虽仅有17条的“小体量”,调整范围仅1-2个乡镇的“小范围”,但是限制当地旅游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达20多项。于大江介绍,立法之初,五常当地顾虑很大,甚至说“啥都不让干,还要不要GDP”、“不能为了一个外来站限制自家人”。尽管当年在立法前遇到的阻力很大,但是省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我们打开了思路,实践表明,龙凤山本底站的检测监测工作有效推动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发展。

龙凤山站地处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现如今已经成为五常市“好山好水好生态”的“金名片”。当地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宣传点,开展招商引资和五常大米推介等活动,实现“生态优势到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让政府有税收、企业有利润、群众能致富。

近年来,龙凤山站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大气本底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南极科考队员业务培训基地。受益于龙凤山站的本底环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龙凤山站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实习基地10个,开展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组织国家级科研专家团队撰写多份决策服务材料,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2021年,龙凤山站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签订了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合作以来,哈工大师生来站交流学习3次,龙凤山站专家到校授课,双方互访交流学习,就科研合作、学生培养、科技平台作用发挥、科研资源共享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晓卿 孙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