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马璐,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博导。担任IEEE海洋工程女性促进协会委员、SCI期刊IET Communications副编辑、黑龙江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长期从事水声高速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广泛应用于海洋开发、海防建设等科技创新领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部分专利完成转化。

王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光电子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重大型号总质量师,黑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 从事卫星光通信技术研究,致力于空间高速信息网络建设。主持及参加了卫星光通信项目30余项。2021年入选我国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如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排名4)等。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国际光学领域OpticsExpres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志凯,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现任黑龙江省船舶结构冲击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舰船毁伤与防护、设备抗冲击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研究。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承担基础加强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装备预研领域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0余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王志涛,博士,教授,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 长期从事船舶燃气轮机装置总体性能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精度高、功能全、自主可控的船舶燃气轮机推进系统集成仿真平台,为我国船舶燃机推进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

王盼盼,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中国给水排水》期刊第一届青年委员会、首批“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寒冷地区供水行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入库专家。 长期从事纳米材料、膜材料、绿色净水与消毒的理论研究,开发了纳米强化膜滤水质净化与绿色消毒技术,成果应用于数十座受污染水源水净化、污水深度处理、新冠疫情防控与冷链消毒工程。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冠疫情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8项。

王家钧,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级青年人才。现任哈工大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副所长、《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 view》《Frontier in energy research》副主编、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青年理事。 主要从事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仿真建模、寿命预测等研究,建立了新型智能状态诊断和寿命终点阈值防误判技术,将电池寿命智能预测精度提升至96%。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省部级奖励2项。

生雪莉,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国防卓青获得者,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研究方向为环境适配的声纳技术,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出版专著1部并入选国防特色教材,在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教材专著1部。

朱路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寒地中风病针康治疗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围绕针刺/运动预处理脑保护机制、寒地中风病针康治疗及作用机制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寒地中风后运动障碍、延髓麻痹、肌张力障碍等的预防、治疗与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等16项课题;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刘长威,博士,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导。黑龙江省政府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委员。 主要从事耐高温有机胶粘材料和电子封装材料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作为负责人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

关威,博士,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学与力学系副主任,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声波/弹性波、声电耦合波的理论和数值模拟及其在航空航天、材料无损检测、地球科学等的应用研究,为我国大型火箭整流罩设计、“天问一号”核心电子设备可靠性评估、小天体探测器落地碰撞动力学建模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仿真数据支持,先后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在JASA、GJI等本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许守平,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主任。 担任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等10余项职务。长期从事乳腺癌发病分子机制、治疗耐药等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3项,省优青,哈医大青年科技人才奖,全国乳腺癌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榜Top66。发表SCI论文24篇,他引次数912次。

孙楠,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省青年教学名师,省优青,省生态修复专家。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与村镇水土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科技应用推广2项,修复技术已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致力改善村镇生态环境。

孙士丽,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现任院长助理、教育部国合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环境载荷与结构安全性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了国际首款全非线性船舶载荷预报软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工信部重大专项子专题等课题十余项。获黑龙江省首届“优青基金”,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一等奖(第3),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

孙壮志,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导,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中国林学会林草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分会理事、黑龙江省青科协界别秘书长。 长期从事功能仿生与可再生资源利用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ESI高被引)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梁希林业科技奖等,主编学术专著2部。

李伟,博士,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长期从事林木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在林产化学高附加值的木质纤维素纳米晶体手性向列光学特性调控以及木质纤维衍生功能炭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等项目。近年来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5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杨光,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哈医大一院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神经外科副主任。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和东北地区脑血管防治新策略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5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篇,获国家专利16项,参编教材及专著9本。

杨帆,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省杰青,青年龙江学者。 主要从事农业水土环境保护与利用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0.615,ESI高被引用论文8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9项,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获IUPAC“2021年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批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1项。

迟庆国,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期刊“电工技术学报”与IET Nanodielectrics编委,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等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高性能绝缘介质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他引2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近30项,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张伟男,博士,副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黑龙江省中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相关研究。多次担任人工智能国际顶级学术会议领域主席,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重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志刚,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井冈新秀。中国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政协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恪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从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课题20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其中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篇,ESI论文6篇。主编专著2部、教材1部。获省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九三学社省优秀社员等28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张喜娟,博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点围绕直播栽培开展工作。任省水稻产业体系直播技术岗主任专家、省耕作学会和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1)和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独奖),并获省青年五四奖章、省巾帼建功标兵和省脱贫攻坚个人嘉奖等荣誉称号。已累计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论文52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4项。

陈涛,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省先进导航与控制技术“头雁”团队骨干成员。 长期从事水下无人潜器智能与自主控制技术研究,围绕我国水下无人装备领域重大需求,牵头攻克了多型水下无人潜器装备的自主控制关键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范立云,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主要从事发动机燃料喷射技术研究。获中国专利奖银奖和优秀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发明创新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专利金奖、黑龙江省优秀博士后出站报告等10余项奖励。主持编制行业标准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58项,形成了发动机燃料喷射技术知识产权体系。

岳彩旭,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对智能化技术的重大需求,展开了复杂刀具精准设计、复杂刀具智能管控技术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企事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和团队开发了基于“形-性-用”的复杂刀具设计系统和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精度复杂刀具在线监控系统,并建立了刀具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及设备运维数据平台,使企业生产线加工过程刀具磨损状态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周珩,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制造技术部部长。 从事产品研发及管理工作十八年,先后获得省市及行业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成果6项,发表论文15篇,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完成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7项药品批件及18项保健食品批件。参与研发的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产品自上市销售累计13亿余元,独立立项、自主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哈药牌钙铁锌口服液自上市销售额累计过亿元。

赵东明,博士,研究员,博导,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新团队执行首席。 专注于非洲猪瘟基础和防控研究。首次分离鉴定出我国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致病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株,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作为核心骨干,创制出非洲猪瘟弱毒疫苗,突破疫苗产业化瓶颈,完成疫苗产品的临床试验。部分成果被科技部评选为“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的个人嘉奖。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

贾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事务助理,校第五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负责人、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任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俱乐部理事等。 长期从事天地一体认知通信领域研究,获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项,省高校奖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二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课题,发表ESI前1%论文共计5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50余项;获得省级教材建设一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评省教育厅“优秀创业导师”。

温志远,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主要从事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基础理论及防控技术储备研究。率先阐明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动物情况,建立了新冠动物模型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冠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机制;针对狂犬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尼帕病等开展致病机制、诊断和疫苗等防控技术储备研究。在Science等学术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新冠病毒动物易感性研究获“2020年全球最受关注百篇论文”和“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十项重大进展”。

蔡金全,博士,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导。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秘书、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学创新与转化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青委。长期从事神经系统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基金等多项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Mol Cancer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9篇。获知识产权8项、省厅级科技奖励4项。

熊健,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龙江青年学者,洪堡学者。 专注于先进轻质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理论及力学机制研究,在JMPS、Adv Mater、Acta Mater、CST、IJSS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成果为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功能一体化选材做出了基础性贡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应用于设计航天装备的点阵机翼和机身轻量化防热样件等。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荣获省部级奖2项、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何鸿燊奖教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