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的多重意蕴

刘金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这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时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品格,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个突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遵循历史规律、发挥历史主动,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新时代新实践新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的最根本指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党性体现在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身使命,这一使命是党既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伟目标,全面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思想主线”,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

以“深化改革”推动治国理政实践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面对深水区、硬骨头、险滩,更需要主动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有机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刻彰显了建立在厚重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以“自我革命”完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新时代,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体现出我们党坚持“两个伟大革命”有机统一,在伟大社会革命中自觉进行自我革命,用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体现了我们党通过伟大自我革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决心,并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明确了第二个答案。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将“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

作为育人要求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能够为青年解答为何担当责任、为谁担当责任、担当什么责任以及如何担当责任的成长困惑。

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党始终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历史逻辑。因此,“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当前,我们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唯有继续坚持历史主动精神,居安思危,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