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引领驱动科技强省建设

杨冬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我省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依托科学选人机制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用什么标准引进人才,加强“入口”管理,直接关系到优秀人才能否脱颖而出。我省应加大招才引智的工作力度,引进紧缺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弥补我省高端人才总量的不足。

一要加大政策创新,通过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刚柔相济的引人制度聚集高端人才,通过项目引才、技术引才,精准引进我省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二要根据我省四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编制并发布重点建设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录,调动用人主体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地引进高素质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三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可以采取智力引进、柔性管理,通过中长期、短期聘用等方式定向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层次急需人才,应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既可以到我省长期工作,也可以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任、客座邀请、人才租赁、兼职、项目合作、定期服务、咨询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

依托科学培养机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多元发展、多措并举,加强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要依托人才培养政策和“揭榜挂帅”项目、“突破工程”等,重点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教育,推动高校、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基地紧密合作,拓展科技创新人才流通渠道。依托我省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与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科技创新载体与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综合能力。

三要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出有发展潜力且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输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中长期和短期进修深造。开发现有人才潜能,重点提高我省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为我省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及后备骨干人才。

四要加强重点产业的学科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

依托科学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一要设立“荐才伯乐奖”,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并鼓励省内外社会各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积极举荐、选拔人才,加快抢占人才高地。

二要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更新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设立人才创业基金,致力于扶持科技创新人才解决创业融资贷款难等问题,着眼于支持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项目。重点奖励为我省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优秀人才。

三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依据“按贡献分配”的重要原则,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人才,让人才的贡献和报酬相匹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可在重要岗位上设立“首席专家”等职位,激发优秀人才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的积极性。要建立并完善以职业道德、业绩和能力为主要评估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并要打破职称待遇、荣誉称号终身制。要坚持公平竞争,坚持实践导向、业绩导向,做到看学历但不唯文凭,重在真本领;讲资格但不论资历,重在看业绩。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