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可口、放心、丰富的龙江农产品,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在全面践行“大食物观”上,我省在系统思维、资源拓展、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存有短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动大食物观深入人心,打造理念更为科学的“中国粮食”。
组织开展大食物观学术研讨,由政府部门组织社会各界专家,深入探讨大食物观视角下食物资源开发现状、潜力及思路,提出创新方向和政策建议;构建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让大食物观进入生命健康课堂,从娃娃抓起,让新的食物理念渗透到各环节、各领域;探索开展大食物观资源库建设。
二、牢牢把握稳粮这个关键,打造产量更有底气的“中国粮食”。
“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做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持续做强“农业芯片”,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和基地建设。
三、全方位多途径深挖“大食物”潜能,打造品类更为丰富的“中国粮食”。
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原则,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为打造“大食物观先行地”提供增量引擎。要做深“向耕地要”文章,围绕产粮大县打造玉米、水稻、大豆加工产业带;做深“向草原要”文章,利用牧业大县打造肉蛋奶加工产业带;做深“向森林要”文章,大力发展林区特色种植养殖业;做深“向江河要”文章,大力发展“三花五罗”、银卿等水产经济。
四、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打造品质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
一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实施品牌农业培育计划,积极通过企业整合品牌、展会叫响品牌、媒体宣传品牌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二是布局大食物仓储流通网络。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速建立覆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实施电商进农村提升工程,开拓线上线下双市场。三是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大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加速开发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提升服务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助力企业向园区集中,为打造优质安全、附加值高的大食物观先行地铸造引擎。四是培育大食物诚信体系。将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名录,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检查检测手段,大力建设迫溯体系,加快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