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专家详解

实施“乙类乙管”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本报记者 霍营

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闫世春。闫世春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二是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三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如果要上班通勤,最好保持“两点一线”。对于重点人群,例如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3岁以下婴幼儿等,尽量不要到空间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要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的大型场所,要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做好工作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春节期间,特别是感染期间要暂缓外出走亲访友。看望老人时要戴好口罩,保持适当距离。

四是做好返乡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春节即将来临,各地将迎来返乡高峰,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眼下正值疫情“转段过渡”特殊时期,大家仍然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在返乡前做好健康监测,如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建议暂不出行,待康复后再出行;返乡前要准备好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果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返乡,要关注时刻表,尽量别到太早,既可以降低候机楼、候车室人员的密度,也能够避免长时间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进站时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公共物品。尽量减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的时间和次数。如果去卫生间,要注意扶手、门把手表面,及时做好手部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