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听“二十大·专家说”
刘 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以历史主动开创“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两个结合”做了开创性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以科学方法把握“两个结合”
坚持“两个结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张力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以理论创新推动“两个结合”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质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路径问题。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答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保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提升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