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焕
静夜,独自伫立窗前,凝望着天空飘下的飞雪,细细打磨逝去的时光。往事的焦距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最后缓缓定格在那一片银白的世界里。
儿时的冬天娱乐项目相对较少,其中常玩儿的当数滑爬犁、抽陀螺、丢沙包、打雪仗了,而其中最受欢迎又最简单便捷的非打雪仗莫属。
当时的冬季用东北话来形容就是天贼冷、雪贼大,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扒着窗户往外看,目测积雪及腰,基本上就断定推不开门了,只能先从窗户跳出再清理大雪。如果足够幸运恰逢周末,简单吃口饭便匆匆出门,逐家网罗小伙伴,寻一开阔地带准备打雪仗。至于作业写不写,什么时候写,妈妈会不会唠叨,明天是否挨老师的责罚,早已抛在了脑后。
打雪仗除去一个大簸箕外,无需其它设备设施,只要穿戴足够严实,抗击打能力强即可。于是大棉袄、二棉帽、及腰长的裤子、皮手套统统武装齐全,仿佛顶盔掼甲的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冲向战场。每场战役先选出两名强壮者当司令,司令各自挑一个机灵鬼做为狗头军师,最后俩狗头军师再争争讲讲商量队员人选。
一般情况下两支队伍的人员数量相等,如果出现单数无法平均分配,两个最弱小的可以按一个人计算。两只队伍组建完毕后,进行具体分工:尖刀班负责冲锋,战斗班负责攻击,后勤班负责制作及运输炮弹。之后根据场地状况寻找有利地形,弯腰踢腿举手投足进入临战状态。
眼看着一名名战友“阵亡”,剩下的战士“心如刀绞血灌瞳仁”,后勤班自动变成战斗班,所有将士边弯腰抓雪边投向敌人。然而一弯腰就难免疏于躲闪,被雪团击中的概率就大大增加。我们模仿电影里面的情节,司令“阵亡”了就推选相对强壮者当司令,以保证号令的统一。
现如今的防守方只剩下三个人了,而攻方却还有八九人之多,包围圈一点点缩小,“敌人”一步步逼来。怎么办?怎么办?此时此刻司令陷入了绝望当中。突然他大喝一声,从地上抓起雪冲向敌阵,残兵败将也紧随其后,霎那间双方展开了肉搏。虽然叫肉搏,但绝不是用拳头击打,而是把雪一股脑地往敌人的袖口脖领子里灌,告饶一个就算阵亡一个,直至全军覆没。人少的一方处于劣势,失败的几率自然就比较大,但如果司令足够勇猛,穿得又非常严实,雪灌的少,或许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一场战役结束了,所有的人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大家摘掉帽子,一缕缕热气升腾缭绕,两只眼睛被嘴里的哈气冻成了一条缝,只得用手一点点抠掉睫毛上的冰碴。经过休息之后,很快第二场雪仗马上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