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运中厚板铝材。
一丝不苟操作。
□文/摄 王亚丰 吴士强 本报记者 韩丽平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员工在生产线上度过,以实干庆新春,助力东轻实现元月“开门红”。
数字显示:一月份,东轻红旗工程产品产量同比增长8.8%,高端合金产量同比增长26.3%,铝加工材产量、内协铸锭发送量等均创历史新高。
连班加点 全力保障生产
火红滚烫的铝水,热气蒸腾的铸锭,高温轧制的合金材料余温未散……2月2日,记者走进东轻,与哈尔滨室外的冰天雪地不同,东轻各生产车间内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这个春节,东轻熔铸厂区域技师、北线工区丁班负责人杜博依旧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这里是铝合金加工的头部工序,它的运转直接关系着下游全线的质量及产能,一定不能掉链子。”杜博说,对于他来说春节坚守工作岗位已成为了习惯。
据了解,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东轻积极优化生产班次和人员配备。“为最大限度做到减人员不减效率,我们将原来的四班三运转的排班变为三班两大班。四大主体生产厂党员干部发扬一‘铝’当先、勤勉奉献的东轻精神,冲锋在前,一岗多职,互相支援。”东轻副总工程师徐涛说,此前,东轻特材公司精整作业工区由于疫情造成岗位减员三分之一以上,党员干部带头轮番上一线,保障了小型、小棒、小管“三小”产品的稳定产出。
徐涛说,春节期间,外地员工纷纷返乡过年,本地员工无私奉献,连班加点,保证了东轻熔铸厂熔铸生产线、中厚板厂辊底炉、板带厂时效炉等关键工序不停机连续生产,确保关键部位稳定运行,增加了元月“开门红”的成色。
创新驱动 瞄准效率再提升
记者走进东轻中厚板厂,生产紧锣密鼓,锯切整齐的某军用铝合金铸块热气蒸腾,正准备通过长长的辊道。
“1月份,我们厂热轧机通过量6000多吨,同比增长23.8%。这与我们工艺优化,减少炉子的加热时间密不可分。”东轻中厚板厂生产作业工区作业长耿广超自豪地说。
中厚板厂这一成绩只是东轻创新驱动提升效率的一个缩影。
据东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荣旺介绍,为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今年东轻技术系统坚持把解决“卡脖子”难题作为稳定生产经营的战略支点,一边加快推进纵推炉高端合金生产试验、加热炉增加装炉量等工艺扩口试验等核心技术攻关,一边充分利用“挂图作战”作战体系和平台,创新问题快速处理机制,聚焦增产上量、提质增效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持续强化对现有工艺制度的梳理优化,解决了某合金连续装炉、合炉固溶、淬火区不停留、固溶时间优化等窄口问题,窄口工序高端合金生产效率提高了10%,保障了国家重点型号需要,实现了工艺的最优化和效果的最大化。
“2023年,我们要重点抓创新,做好新材产研发,同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真正起到产业链链长的龙头作用,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共同发展,争取尽快实现百亿东轻的梦想。”张荣旺坚定地说。
高效运行 设备开动率99%
元月产量的完成和各项技术指标的优化,为东轻实现元月“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东轻生产设备的高效运行,又为其增加了一份支撑。
据东轻装备工程部经理侯良友介绍,一直以来,东轻设备系统始终坚持绿色高效的理念,稳步推进设备的升级改造。在保障259机器人、挤压机、抛丸机等新增设备稳产增产,MES、ERP等信息化系统高速平稳运行,减缓人员短缺带来生产压力的基础上,又提前谋划部署,有效实现上下游工序、主机关键设备同步检修、同步生产,将检修对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为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保障故障设备第一时间得到抢修,设备系统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核心骨干人才夜班全程跟班生产,确保设备可开动率在99%以上,为实现增产上量提供了坚实的设备保障。”侯良友说。
下一步,东轻将以元月“开门红”为契机,再接再厉,深耕细作、持续赋能,力拼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