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冰雪季 龙江非遗火出圈

红红火火的非遗年货大集。

赫哲族鱼皮作品很吸睛。

非遗技艺展示,让冰雪季更加璀璨。

美轮美奂的彭氏彩灯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文/摄 本报记者 董云平

“在这里,看到了黑龙江丰富而独特的非遗技艺,让人惊叹”“非遗伴手礼,匠心雅致,令人爱不释手”“在色彩斑斓的彭氏彩灯里留影,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当龙江最美冰雪季与载着浓郁文化底蕴的龙江非遗“相约”,冰雪季,因非遗愈发璀璨,让游客沉醉忘归;非遗,让冰雪季锦上添花,愈加火热“出圈”。

从冬至春,历时一个月。“醉美冰雪季 非遗过大年”——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活动近日完美落幕,留下的是游客的依依不舍,带走的是美好回忆。

将龙江非遗瑰宝带回家

“在游览非遗技艺展示长廊的时候,看到麦秸技艺作品《博古》,惊诧于它的质感宛如青铜,材质竟然是软软的麦秸,这真是绝活儿,不可思议!”来自苏州的游客张彩云,在冰雪非遗周活动现场发出了惊叹。

让独特的非遗技艺展示出来,展销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龙江非遗,了解非遗,喜爱非遗,是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创办的一个初衷。

活动中,室外室内展区相得益彰。室外展区的“潮起非遗大舞台”,展示有渤海靺鞨绣、麦秆剪贴、美江木艺、金漆镶嵌工艺、黑陶、布艺、木雕、山核桃雕刻等传统技艺作品;周边的21个展柜,展有唐三彩、鱼皮、狍皮等150件非遗展品;室内有麦秆剪贴、渤海靺鞨绣、刀剑锻制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省级项目金漆镶嵌工艺、手工布艺、山核桃工艺、黑陶制作技艺、桦树皮画、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剪纸等30余项非遗项目展示;此外,还有省非遗中心设计制作的6款30组龙江非遗伴手礼盒,供游客作为礼物热选。

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梦杰告诉记者,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活动历时31天,经历了春节、元宵节两大传统节日,共组织全省各级非遗项目82项,其中包括联合国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非遗项目58项,市区级非遗项目13项,参与销售的麦秆剪贴、渤海靺鞨绣、兰西挂钱、金漆镶嵌工艺、桦树皮画、手工布艺、山核桃工艺、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剪纸等非遗项目深受游客喜爱,销售十分可观。

让美好“技艺”成为美好“记忆”

“在领略了黑龙江冰雪梦幻迷人的魅力后,还欣赏到了黑龙江独具特色的非遗展示、展演,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我好想将这些独特的黑土非遗技艺记录下来,留存下来,也想让更多的人共赏。”广州游客赵颖兴奋地给记者展示着她所拍摄的图片、视频。

在她的镜头下,有精彩的赫哲族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悠扬的伊玛堪、欢快的嫁令阔、神秘的萨满舞、艳丽的鱼皮服饰、异彩纷呈的彭氏彩灯……

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活动选址在美丽的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旁,旁边就是闻名的中央大街。处处皆美景,处处有风情。

又恰逢春节期间,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活动“非遗过大年”的主题,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外景,加上浓厚而喜庆的过年气氛,给予了市民和游客欢天喜地的过年体验,让群众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连日来,不计其数的游客穿过中央大街,走入非遗周活动现场。在红灯笼长廊、彩灯馆、红灯笼馆、剪纸展区、“潮起龙江·非遗迎春灯光秀”、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现场等地打卡拍照,定格留存。

据统计,第二届黑龙江冰雪非遗周活动期间,中央大街活动现场日客流量最高达70余万人次;抖音、小红书、非遗龙江视频号、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视频号等活动直播观看人数80万人次;爱奇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短视频转发播放量2万人次;央视新闻等国家、省级30余家媒体报道共78条,阅读量达16万次。

打造冰雪非遗璀璨名片

我省在全国首创的冰雪非遗周活动,至今连续举办两届,赢得了游客的关注和喜爱,成为许多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许多游客纷纷留言表示,冰雪非遗为他们的冰雪之旅增添了文化味道,留下了深刻印记。

“将冰雪非遗周打造成一张靓丽的龙江名片,也是我们的期待。”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赵佩先说,此届冰雪非遗周活动以展、演、销、做等互动形式,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增添了冬季旅游的文化元素,推动了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而这些非遗技艺的精彩呈现、非遗成果的丰硕展现,离不开我省近年来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持续发力。

据了解,截至2023年2月20日,我省共有联合国非遗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2项,省级非遗项目42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17人(不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设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个,即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牡丹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鄂伦春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两批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全省共有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4个;开展两批非遗研究基地评定,现有非遗研究基地25个;开展两批非遗教育基地评定,现在非遗教育基地92个。

近年来,我省还通过“非遗+”模式,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与产业、技术、行业、平台的深度融合,谋求高效发展模式。如选择我省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代表性项目进驻“哈洽会”“文博会”等各种展销平台,打造龙江非遗品牌,扩大非遗影响力;结合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非遗项目中心区域建设,丰富非遗产品形式,增加当地非遗文化内涵;在方正剪纸、绥棱黑陶制作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带动下,项目所在地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非遗+产业、非遗+演艺、非遗+电商、非遗+扶贫等多种发展模式,实施非遗产品和演出进景区,非遗产品线上营销等具体项目,围绕加强品牌营销和突出地域特色切实发挥非遗文化作用。

省文旅厅副厅长侯伟说:“我们将继续举办冰雪非遗周活动,并加大各类媒体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力争将‘冰雪非遗节(周)’打造成一张靓丽的黑龙江非遗名片,为非遗助力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