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上闹冰雪

清晨,人们在雾凇奇幻的世界里拍照。

凤凰山上闹冰雪。

□文\摄 清风徐

哈尔滨春节后只是水墨画似的飘过两回小清雪,雪后只留一点点痕迹,让像我一样眼巴巴盼望下雪的人干着急,好在一群朋友约好,去凤凰山游玩,说是那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

凤凰山位于哈尔滨所辖的五常市境内,距哈236公里,乘大巴约五小时车程。就是这五小时的穿越,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粉妆玉砌的王国。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也没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冰雪风光,戏词儿里的“穿林海跨雪原”并非在东北任何区域都可以领略这样的豪迈。而这凤凰山的冬景,也只是才开门纳客六、七年而已。

此前每到冬天山就被雪藏起来。我在十几年前的夏天曾来过,那时候凤凰山也才开发两三年。当时最吸引公众视线的却是它的“UFO”事件。这个当年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多位专家前往凤凰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探秘节目一样,专家只是一路调查,当事人陈述当时情形,结论,仍然只是谜。而到了凤凰山,峡谷秀丽如江南,空中花园静美又高远,那个传说已经不重要。清楚地记得我那时的向往,这个地方,如果冬天能来,应该别有意味,忘记了是谁告诉我,冬天是封山的。

凤凰山一行,还遇到前来采风的一群摄影人,他们长枪短炮,噼里啪啦乐此不疲。

山下的我们入住的红松林客栈十分热闹。我们抵达时已是中午,餐厅里座无虚席,有男有女高声大嗓地谈话,大约从辽阔的冰天雪地回到室内还没有适应。这支庞大的户外团队让充满热气的餐厅也充满了生气。他们离开,我们入住,又使得这里人气旺盛起来。晚上从大峡谷回来,我们一行人在餐厅就餐,遇见了客栈老板,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张姓大姐,能歌,善舞,能言,善饮,那个短暂的夜晚,我仿佛看见她大半生的风华,虽然同龄人早已隐退江湖,我眼里的她还是风华正当时。

大姐并非当地人,2015年底来到凤凰山,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也就是冰雪旅游刚刚起步之时。五年前租下了这家客栈,便开始改造,运营。朋友向张姐介绍我,她请我多多宣传凤凰山,让更多的人分享冰雪盛宴。对,她请我多多宣传凤凰山,而不是宣传她的客栈。可是我不得不说,那晚的大鹅炖酸菜粉条,在若干年的若干次旅途中,它脱颖而出,难以忘怀。

一个网名叫雪狼的人,是我们此行的向导兼摄影师,当地人。初见雪狼并没有看出有“狼的野性”,脸上明明刻着王宝强般的憨态,细打量比宝强精神很多,看他在高山雪原上驾驶雪地摩托,顶风冒雪,一往无前,那真是雄风毕现,名副其实。他多年拍摄凤凰山,熟悉山上的一草一木,他的拍摄又与我们这些看风景的人不一样,既带着对故乡的情感,又心怀梦想。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凤凰山,春夏秋冬,情深意长。雪狼说起凤凰山的风光,仿佛山是他们自家的,颇有自豪之意。当然了,话说回来,要是我守着这么一座山,或许比他还能显摆,比如我整理这篇图文的时候,我是真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凤凰山,走进凤凰山。

到达民俗村的时候,是傍晚时分。看到山那边的晚霞,虽不盛大,却有几分灿烂,让疲劳和寒冷缓解许多。据说游客的入村仪式是很讲究的,因为来晚了,仪式从简,但也分明感受到那种创意十分接地气。

村子的规模不小,设计用心,院子是展厅,房屋都是满族建筑的传统式样,屋外侧竖着高及房檐的烟囱。每家每户也是展厅,展示东北民俗,也展示那些渐行渐远的时代。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我看到一辆掉光了漆的二八自行车眼前一亮,有同行的朋友也瞬间复苏记忆,他介绍骑车的人是爸爸,前面大梁上坐着哥哥,后座上是妈妈抱着他……大家流连很久。

日子是越过越好的,只是此情此景,叫人联想到了成长的岁月。站在偌大的民俗餐厅,墙面桌面都是红彤彤的大花被面的图案,乡土气息浓郁。这时候我们听一个负责人介绍,这个民俗村是当地农民自发集资做起来的,他说到当初的种种困难,以及没有客源,现在所有的民居都已经被旅行社包下来,目前要做的事是如何发展,如何创新。

早些年当地农民一入冬就猫冬,而今这里的冰雪旅游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许多农户都搞起了旅游服务,开民宿、开饭馆,许多农民见到了回头钱!

凤凰山之行结束了,坐在大巴车上,闭上眼睛,眼前还是一派肃杀的银白世界,仿佛又看到红松林的张姐,靠摄影公益宣传凤凰山的雪狼,民俗村那些我并没有亲眼所见的农民们,他们,在风雪弥漫中鲜活而亮丽,是冬季凤凰山一道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