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籍著名音乐家傅庚辰的创作故事

“雷锋,我们的战友”

电影《雷锋》剧照

傅庚辰捐赠给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的小提琴

电影《雷锋》剧照

□老轩

60年前的3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又过了一年,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诞生,传唱至今。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就是黑龙江籍著名音乐家傅庚辰。

1从哈尔滨开启音乐生涯

1948年3月,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跟随姐姐从家乡双城堡(今哈尔滨双城区)来到哈尔滨,报考解放军的文艺团体“东北音乐工作团”。主考官问:“会识谱吗?”少年答:“不会。”“会唱歌吗?”少年饶有兴味地唱了一首《解放军天天打胜仗》。主考官又问:“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少年说不知道,主考官指了一下自己。原来,他就是《解放军天天打胜仗》的作者、后来又谱写了《一条大河》《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袓国颂》等著名歌曲的刘炽,报考的少年就是日后也成为著名作曲家、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傅庚辰将军。

傅庚辰,1935年10月生人,凭着几首充满童真的歌,被东北音乐工作团录取了。从延安来哈尔滨的吕骥、瞿维、晓星等著名革命音乐家给新团员边上政治课,边上业务课、文化课,讲述革命音乐历史,介绍聂耳、冼星海的作品和大量抗日救亡歌曲、中国民歌、戏曲,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战争时期的许多优秀歌曲。傅庚辰说:“这些教育对我人生观、艺术观的形成,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人生的蓓蕾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傅庚辰进入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后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歌舞团的创作员,1961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作曲。他后来回忆说:“当我还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时候来到哈尔滨参加革命的音乐工作。哈尔滨给了我音乐知识、音乐力量、音乐生活,我从哈尔滨起步,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音乐人生。”

2谱写雷锋“寓伟大于平凡”的音乐形象

傅庚辰的音乐生活从哈尔滨起步,成名曲则是《雷锋,我们的战友》。

1964年初,傅庚辰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为影片《雷锋》创作主题曲的任务。组织上原本想安排他为电影《岸边激浪》作曲,但导演嫌他年轻没经验,临时把他调换到《雷锋》剧组。当时,傅庚辰还不满28岁,他憋着一股劲儿,想把这个歌写好。在去雷锋所在部队体验生活前,他请沈阳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写了歌词《高岩之松》,把雷锋比喻为高高岩石上挺立的一棵青松,以歌颂雷锋精神的伟大。

到部队后,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学习,先后五次采访培养雷锋入党的指导员高士祥,两次采访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参加雷锋班的班会,还到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学校找校长老师了解情况,到雷锋劳动过的鞍钢工厂参观。傅庚辰后来说:“经过深入的了解,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发生了变化:雷锋的确是坚定高大,值得人们崇敬。雷锋跟很多英模一样,公而忘私,但他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他的崇高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去做看似平凡简单的事,并且一直坚持做下去。一时一事做好事容易,一辈子可不容易。我觉得《高岩之松》不能用了。”他果断推翻已谱好的曲调,从头开始。

一天夜里,已经工作到十二点多钟了,仍然没有结果。熄灯躺下,脑海还在一直翻腾。突然,脑子里浮现出一句词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在心里反复咏唱,接着又是一句“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先锋”,再就没词了。但是他意识到多少个日日夜夜冥思苦想的音乐形象被捕捉到了。于是思乐激荡,不可抑制,立即披衣开灯,一气呵成地将主题歌旋律写下去。第二天清晨,他爬起来继续填词,《雷锋,我们的战友》诞生了。歌曲不再把雷锋比喻为高高岩石上的青松,而是亲切地称呼为“战友”“兄弟”,进而“榜样”“标兵”,从而鲜明地塑造了雷锋“寓伟大于平凡”的音乐形象,这也是《雷锋,我们的战友》的最突出特色。随着电影《雷锋》的放映,歌曲迅速传播开来,影响和激励了亿万人。

3续写新时代《老百姓的雷锋》

傅庚辰说:“《雷锋》电影音乐的创作,对我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让我明白两个道理,一个是艺术要扎根生活,要深入人民。创作要向生活要灵感,要激情,要艺术的真善美。”“另一个是创作到一定高度时,你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就在于是否能够坚持,能够迎难而上。”他后来又创作出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映山红》《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秉承了这样的创作精神,都几乎同创作《雷锋,我们的战友》一样,深入生活,悉心体验,几经反复,甚至完全推翻原稿、重头再来才完成的。而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雷锋情结始终萦绕在傅庚辰心中。

在创作了《雷锋,我们的战友》48年后的2012年,傅庚辰再次来到辽宁省抚顺市,又到了雷锋班,“看到雷锋班里专门有一个床铺的位置,雷锋的旧军装还在,一下有很多回忆涌了出来。”他又见到了乔安山,还见到了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当时,郭明义正和一些工友唱《雷锋,我们的战友》,还说了一句话:我们学雷锋,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帮他们解决困难。简单质朴的语言,使傅庚辰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今天学习雷锋,还是要把雷锋放在老百姓中间,“你是一滴水,你是一粒粮”,很普通、亲切,但同时“你是大地,高山和海洋”,于是,新时代的雷锋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的姊妹篇《老百姓的雷锋》诞生了。2013年,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50周年之际,傅庚辰正式发布了《老百姓的雷锋》,同时还完成了交响组曲《雷锋之歌》。傅庚辰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还是要把平凡之中的伟大传承下去,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

4殷殷家乡不了情

几十年来,傅庚辰创作了60余部影视音乐,10部管弦乐,5部歌舞曲,700余首歌曲,成为著名的将军音乐家。但他始终怀有浓浓的家乡情结,曾多次表达:“难忘哈尔滨,哈尔滨在我的音乐人生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可以说,没有哈尔滨就没有我的今天。”

傅庚辰十分关心家乡的音乐事业,多次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哈尔滨,参加“哈尔滨之夏”等活动,开展音乐讲座。他还曾隐去诸多身份和光环,作为寻常百姓悄然回到老家双城区,游览当地著名的”魁星楼”,再到街巷闲走,回忆少年时光。大清早在街边小摊吃热气腾腾的包子,一位老人走过来问:“你姓傅吧?没错,你就是傅庚辰,前几天我还在电视上见过你!”老人激动地握住傅庚辰的手:“年轻时,我会唱好多你写的歌,像《雷锋,我们的战友》《红星歌》……”傅庚辰少小离家,多年后在故乡遇知音,十分感动:“这件事告诉我,别人能记住你傅庚辰的名字,是因为你的作品。我希望多年以后,当别人都忘记傅庚辰的时候,还能有人唱我写的歌。”

2006年哈尔滨建立音乐博物馆,傅庚辰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全国建立的此类博物馆的第一家,一定要办好。1948年傅庚辰在东北音乐工作团的时候,单位在哈尔滨旧物市场购买了一把19世纪末产于德国的小提琴,分配给傅庚辰使用。这把小提琴曾伴随傅庚辰几十年,完成了《雷锋》《地道战》等一系列音乐经典的创作。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时期诸多经典音乐的历史见证,弥足珍贵。2020年,傅庚辰将这把小提琴捐给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博物馆还曾展出傅庚辰的部分音乐手稿,其中包括《闪闪的红星》《映山红二乐章》《日寇入侵》《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等,成为家乡青少年接受音乐薰陶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傅庚辰期望家乡能出现更多的音乐人才,能有更多与时代碰撞出灿烂火花的作品,成为历史的听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