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重在“清”“明”

□樊金钢

清明祭扫要“清”要“明”,“清”是环境之“清”、“明”是心灵之“明”。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但在清明祭祀上也应与时俱进,线上缅怀、低碳祭扫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选择。

破旧立新,形式当改变。传统祭扫习俗既污染环境,还容易产生火灾隐患。寄托哀思重在用心、贵在情真。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线下可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线上可以推一篇追思祭文、点一支虚拟蜡烛,既文明又易行,既安全又环保。

移风易俗,合力方有成。风俗的破旧立新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民政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推出更多便民惠民措施,为文明祭扫创造条件。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破陋习、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宣传厚养薄葬的理念,合力培厚文明土壤。

文明祭扫,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是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也都是春季防火的第一责任人。创建文明城市、打造文明乡村,要从点滴做起。现在是春防关键期,城乡群众更应坚持文明祭扫,把火灾隐患降到最低。

清明时节四月天,

绿色祭扫无浓烟;

线上缅怀情意重,

且把哀思寄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