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政协工委

助力鄂伦春非遗文化传承

□赵洁 贾文辉 本报记者 张磊

“您的鄂伦春桦树皮手工镂空画最近销售咋样?”“带的几个徒弟都能独立工作吗?”近日,在大兴安岭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乡,该地区政协工委的工作人员与国家级鄂伦春族桦树皮手工镂空画非遗传承人关桃芳亲切交流。大兴安岭地区政协工委长期关注支持鄂伦春非遗传承工作。

关桃芳的桦树皮手工镂空画,每一件都是“孤品”,但这三年来,工作室的规模和创作内容变化都不大,地区政协工委的工作人员鼓励她扩大画室规模,多培养本民族有天赋的下一代,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和经营产品,让桦树皮手工镂空画,放射出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光芒。在同是国家级鄂伦春非遗传承人的郭宝林家,政协工委的工作人员建议他多带学生,把桦树皮船手工制作技艺等一生所学和宝贵经验变成点点星火,让非遗产品转化提升为非遗产业,助力大兴安岭文旅产业新发展。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政协工委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专项关注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非遗人才培养和非遗培训助力,定期组织开设了鄂伦春民族文化培训班,科学安排传承人教学指导桦树皮制作、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艺,传授口弦琴演奏、鄂伦春民歌民谣和鄂伦春语等,让这些非遗技艺能够继续作为文化传统在新一代年轻人当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桃芳(左)在授课。贾文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