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中有进: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
“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
国内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增长“主引擎”增强——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3月份增长10.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
在外需走弱压力下,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4%,比前两个月大幅回升7.5个百分点。
社会预期显著改善,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8.2%和57%,三大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升幅达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
交通物流是经济循环“大动脉”。一季度,货运量同比增长5%,客运量增长26.3%;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达55.5%,连续2个月回升……人员“动”起来,物流“忙”起来,流动的中国迸发蓬勃活力。
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还应看到,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会议作出重要判断。
今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会议就扩大需求作出系列重要部署。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落实好会议部署,从供需双侧发力,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投资预期和消费预期,将有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一季度经济指标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全国新设民营企业203.9万户,同比增长10.7%。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民营企业超过2000万户。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2%,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2.5%、53.2%,绿色低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民营企业活力显现、“进”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印证,也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认为,这意味着要在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谋更好对策。
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的同时,“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认为,会议的部署凸显了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的“压舱石”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持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才能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前行动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在杨志勇看来,会议延续了对宏观政策总基调的提法,同时突出“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这表明下一阶段我国宏观政策将坚持连续性,突出针对性,加强统筹协调能力,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
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明确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看来,提振市场信心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会议明确一系列举措奔着问题去,更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要切实落实好会议精神,筑牢公平竞争的制度基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重要保证。
“下阶段,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应对内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外贸外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鼓励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相关部门正在评估过去几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
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9%;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
“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助于汇聚政策合力,提振市场信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顾学明说。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金融机构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会议还对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进一步明确要求。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要做好保交楼和出险房企债务化解问题。同时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民生暖色,折射发展成色。增进民生福祉,就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会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基础仍不牢固。将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问题导向,也为下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方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说。
赖德胜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近日国办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多方位扩大就业容量,为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
能源与粮食的保供稳价事关群众基本生活。会议提出,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一季度猪肉产量同比增长1.9%,畜禽和水产品全面增产;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110多万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会议相关部署,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着力兜牢民生底线,将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物价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