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食堂 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学生餐制作中。

严格检查。

□文/摄 本报记者 蔡韬 刘瑞

孩子学校的食堂操作是否规范卫生?原材料是否新鲜?这些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2022年以来,哈尔滨市加快推进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标准化食堂建设,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在场所布局、原料采购、洗消保洁等方面,推出示范标准,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使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形成了“食堂自律经营、公众参与监督、政府高效监管”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模式。

严控细节 让学生吃上“放心餐”

缓化池、洗菜池、洗肉池一应俱全,锅盆瓢铲、油盐酱醋摆放整齐。18日上午,记者走进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食堂,在后厨看到的情景,让人安心。

“食材清洗一定要分区进行,这样才能防止细菌交叉污染。”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食堂管理员刘晓鸣告诉记者,每日早6时前,供货企业都会把当天的食材配送到校,经库管和采买员验货、称重、验质后,其他工作人员才会对食材进行清洗、粗加工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执行,丝毫不含糊。

刘晓鸣介绍,考虑到不同食材的储存要求,食堂后厨设有库房、冷库、菜架摆放区等储存区域,无论是需要加工还是需要储存的食材,都严格按照荤素、生熟区分摆放。在洗消保洁方面,食堂设立餐具专用洗消区,各类餐具分类分架摆放,每日两次消毒。记者注意到,该校食堂后厨所有操作区域均安装了摄像头,并将拍摄画面外放至餐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工作的操作过程。

在该校食堂大厅一展示台前,各种食材采购票据、台账记录等整齐罗列。“我们所有供货商都有合格资质,拒收不合格原材料和三无产品,并及时索证、索票,按要求记录台账。”刘晓鸣介绍,通过严格把控,所有食材实现全程追踪溯源,吃得也更放心。

线上监管 给食堂装上“千里眼”

“以前想知道孩子在校饮食情况,只能问孩子,现在方便多了,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中一班学生家长董女士说。

在哈市中小学、托幼机构标准化食堂建设中,“阳光食堂”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记者了解到,“阳光食堂”是政府打造集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食堂装上“千里眼”,以“明厨亮灶”建设和实现“互联网+信息化管理”为载体,实现“人技合一”,有效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副处长文道臣介绍,“阳光食堂”实现一校一码,学生及家长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阳光食堂”APP平台,可实时监控查看食堂烹饪间、配餐间、餐饮具洗消间、原料库四个关键部位的操作过程,有一键投诉功能,可实现阳光操作、阳光公示、阳光监督和阳光评价。同时还能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的人员管理、采购情况、消洗记录、垃圾处理、菜品留样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也可在监管公示栏目中查看监管部门的检查记录、处罚记录、历史评级等内容。

强化监督 护好校园盘中餐

标准化食堂的建设可促进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诚信自律经营,全面提升哈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保障校园“舌尖上的安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哈市已有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南岗区第二幼儿园等801家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了标准化食堂建设。

为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3月份以来,哈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标准化食堂建设进行定期督导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对食堂原料采购和贮存、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留样、餐具清洗消毒、台账记录等环节进行检查,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要求单位建立整改台账,督促限期整改到位。”文道臣介绍,今年,哈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推进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标准化食堂建设,并督导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以排查治理发现的问题作为监管重点,持续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严格监管、安全监管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