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江 新故事

不惧万般苦 甘做“护鹤人”

□李佳晨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有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白头鹤之乡”大沾河湿地。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守护着白头鹤,让白头鹤种群数量从十几只发展到160多只,有效维护湿地物种的多样性,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这群人的带头人就是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谷彦昌。近20年,他与湿地保护工作者们一道,走访调研上千余人次,记录鹤类1000余只,获取白头鹤和白枕鹤全过程孵化资料,整理珍稀野生动物照片和视频资料5万余份。

谷彦昌的团队先后获得最美生态公益人物(企业)、全国鸟类环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本人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感动森工十大人物,2023年被评为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

保护野生动物,是谷彦昌始终坚守的初心。在担任林场小学教师期间,他就号召学生们要爱护动物、守护自然。一个偶然的机会,谷彦昌结识了前来沾河寻找白头鹤的郭玉民教授,得知白头鹤已成濒危物种后,谷彦昌便立志要守护它们。

2005年,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成立,谷彦昌毅然决定离开熟悉的岗位,主动申请加入湿地科研中心工作。新的工作异常艰苦,一年中半年以上时间需要生活在大山深处监测站里,初春脚踏积雪,深秋饮着寒霜,还要面对严寒酷暑、蚊虫叮咬等困难。而谷彦昌全然不惧,往返穿梭于茫茫林海和无际的沼泽,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不间断地巡护监测。

对于谷彦昌来说,最难的还是监测、记录白头鹤的生活习性。白头鹤警惕性极高,筑巢地一旦受到惊扰,它们就会弃巢迁居,永远不会再回来。工作人员只能在离白头鹤很近的密林里支起帐篷,带上一周的干粮和水,架起摄像机和照相机,密切观察监测白头鹤的一举一动。有时为了拍摄白头鹤的精彩一瞬,需要长期潜伏在又湿又冷的环境里,不能发出一点声响。

一次任务中,谷彦昌与同事们已经连续7天匍匐在白头鹤的繁殖巢旁。而此时,一头黑熊距离他们不足5米,这点距离对于黑熊来说转瞬即到。谷彦昌回忆,如果当时黑熊扑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这样的危险,在森林湿地中随处存在,不单单是猛兽的威胁,沼泽地也足以致命。一年夏天穿越沼泽时,走在前面的同事小董突然陷了进去。“当时,沼泽地铁锈色的水迅速漫过了他的身体,身高一米八的他只剩头露在外面。”谷彦昌回忆,一瞬间,他赶紧将随身携带的绳子抛给小董,将另一头系在身上,像黄牛耕地一样,硬是把小董拖了出来。

2013年的一天,乌斯孟林场发生森林火灾,在火场附近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鹤巢。谷彦昌将鹤卵带回后,尝试进行人工孵化。因为没有经验,谷彦昌每隔一小时就查看一次,经过一周多的孵化,两只小鹤出壳了,在监测站成长了一段时间后,两只小鹤被成功放飞。

谷彦昌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片森林湿地,献给了钟爱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近20年来,谷彦昌带领他的团队共监测白头鹤繁殖巢36个、白枕鹤繁殖巢14个,救助环志放飞白头鹤8只、白枕鹤6只,环志跟踪野生鹤8只,其中有5只在越冬地韩国和日本被监测到。也因此取得了白头鹤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繁殖、救助、饲养等方面的翔实资料,完善了科研内容,填补了鹤类研究的空白……谷彦昌表示,守护好白头鹤,就是为生态建设作出他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