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读《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唐诗》/蒋勋/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8月

□施崇伟

唐诗是一座文学的巅峰。蒋勋说,“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手持唐诗这把“钥匙”,蒋勋为我们打开了唐诗艺术宫殿。听蒋勋带我读唐诗,也是在听歌、弹琴、赏画、讲故事、看风景。

唐诗是悦耳的音乐。蒋勋说,唐诗文字声音无懈可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成对联,文字结构和音韵平仄都如此平衡对称,如同天成。他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这些分别独奏的乐器,在《春江花月夜》结尾处一起出现,仿若一首交响曲。他说,《蜀道难》开头的“噫吁嚱”这三个单音,就是三个“啊”,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始时的那几个重音。他比较李白与李商隐的诗,比的是他们的声音风格。“李白的声音是高音,在很多人的声音中一下子就可以听到他。高音的基础是气度宽厚,音高上来的时候,能够冲得很高……李商隐就是低迷的声音,委婉而细腻,他绝对不会故意去雄壮。”

唐诗也像一座精品荟萃的美术馆。蒋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唐诗里的缤纷画卷。《问刘十九》短短二十字,绿蚁、红泥、火炉、雪,有冷有暖色彩鲜。“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的月亮跟着潮水一起往上涌升,这是“接近雕塑”。被誉为水墨画南宗之祖的王维笔下,“古木馀衰柳”“清浅白石滩”“木末芙蓉花”“秋山敛馀照”“幽阴多绿苔”……处处可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强烈的色彩感让人感觉这简直就是在欣赏一幅色彩华丽的唐朝绘画。读李商隐偏与《簪花仕女图》对照,看似读诗,也在赏画,因为它们共有的华美,都是视觉美感。

唐诗中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琢磨、懂得和敬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立于历史高峰上的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喊出的这个声音,便是唐朝诗人所独特的精神。李白也是如此:他骄傲自负到了极点,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可他又在“对影成三人”里孤独到只和自己的影子相对。这个时代的诗人,他们不断地往大山的高峰走,把自己放在最孤独的巅峰上;他们感到荒凉和孤单,因为这是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对话。

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之中,就仿佛再与自己的青春相遇。当我们不再为应付父母的惩罚而背诵“床前明月光”,当我们不再为完成好考卷上的试题而“独怆然而涕下”,我们应该把唐诗当成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走进唐诗,让诗与我作伴。与王维一起《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那是生命中最发亮的阶段。李白的《蜀道难》,把我们带到一个惊险世界,这是我们少有的体验。虽然一再听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行万里路其实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喜书房雅室、香车宝马,生命的历练其实很少。那就随他而去,“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荒凉的山里,看到一轮月亮出来,听到鸟的叫声,在山路上时常会看到这种场景。蒋勋说,教会他读李白的不是学校,而是山水。

多少次读过《唐诗三百首》,还要听一次《蒋勋说唐诗》。他的娓娓道来让我明白:诗,不全然需要解读,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仿佛与青春重逢,相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