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 涵养文明风 扮靓一座城

环境优美的小城。资料片

修剪绿植。

街边绿化。

□文/摄 杨依明 本报记者 韩波

街道上,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社区里,“志愿红”活跃而醒目;马路上,交通井然有序,文明服务蔚然成风……走进小城通河,一幅幅文明新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2021年,通河县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近两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通河县立足常态长效、为民利民,扮靓城乡环境,涵养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养,以点滴“变量”累积,加速推动一座小城的文明嬗变。

抓好设施建设 按下“颜值”提升键

夏日午后,阳光明媚。通河县喜鹊公园的临街小广场,步道板刚刚换新,路面洁净而平坦。前来散步的张女士高兴地说:“小广场上的步道板曾有部分碎裂,今年全部重新铺装,老年人跳舞、小孩子玩游戏不用再担心安全,走在上面心里美美的。”

今年以来,通河县按下“颜值”提升键。“今年投资520万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预计8月全部完工。”通河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贾万鹏说,目前,项目多点同步加快推进,为群众出行和休闲娱乐提供安全保护。

在通河县政通大街,人行步道板正紧锣密鼓铺设,周边住户赞不绝口。“我家开了小仓买,以前步道板破损得多,常常为进出的顾客担心。现在环境改善了,心里也踏实敞亮多了。” 政通大街上的住户王先生说。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通河县已修复修补步道板3万余平方米,修复路边石2000延长米,维修理石2980平方米。在公厕500米范围内增设了21个导向牌。更换建成区街路路灯基杆千余处,城区内亮化率达到了98%。

为城区增绿添彩,让百姓出门见绿、抬头有景.通河县今年补植各类树木16600余棵,播种孔雀草、向日葵、百日草、波斯菊等花籽4万平方米;在建成区及公路栽种鲜花97万余株,打造园艺景观11处;四大城区公园慢行道整饰一新。

把好文明素质关 按下“气质”提升键

在通河县中央大街农杂商品市场记者看到,曾经无序占道经营的商户,让出了一条洁净的人行道,商品销售退至固定门店。“今春备春耕农资销售火爆时,城管部门给我们划定距离门店台阶3米的经营红线,农资销售可以部分占用道路外摆经营,农资、农机购销两旺。上秋农忙时,我们会规范外摆。政府为业户着想,我们很感动。”一家农杂门店店主赵女士说,销售淡季时业户也自觉进店经营。

在整治市容秩序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通河县推进文明铸魂树立新风的一个缩影。目前,通河临街市场都划定经营红线,业户主动维护市容秩序已蔚成风气。

如今,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养犬、文明过节等主题文明风尚行动在通河全覆盖推进。近期,通河县向全体市民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印制文明餐桌牌3000个,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同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推进成效渐显。

“群众能够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事事感觉到方便有序,处处感受到踏实温暖,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城市内在活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素养。”通河县委宣传部长赵鹏辉说。

志愿服务方兴未艾 按下文明“快进键”

6月16日,一个孩子走失,通河县各个志愿者微信群频频刷屏孩子有关信息,多方助力帮助孩子顺利回家。危急时刻,小城通河的平凡之善令人动容。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救助困难家庭、帮扶空巢老人、关爱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等多种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发展,让文明理念倍速传播。

通河镇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齐红杰告诉记者,清理楼体内外小广告及楼道垃圾、探望孤寡老人等,志愿者们再忙也会穿上红马甲,目的是让社区居民认同志愿服务,自觉维护社区卫生环境,自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志愿者们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馆捐图书,为弱势群体老人献爱心养成敬老爱老风尚,为特殊教育学校行善举献关爱,为特教中心孩子助学解困……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成为通河最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