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闯新路 奋楫扬帆谱新篇

嫩江市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办实事”实践服务活动

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邵晶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自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开展以来,嫩江市以“解放思想办实事”实践服务活动为重要载体,以“四破四突围”为重点,深化解放思想专项活动,加快破除思想坚冰,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A

拓宽发展视野 推动产业集聚

破坐井观天之冰,打破“目光短浅”的壁垒,在拓宽发展视野上加快突围,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嫩江作为农业大市,一产占GDP的“半壁江山”,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还缺少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综合研判,对产业链发展的思考起步较晚。在谋划发展思路时,思想保守,缺乏利用黑河自贸区、对俄口岸的政策和区位优势的思考。嫩江要实现“两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必须站位全省、放眼全国,通过打造具有绝对竞争力的“百亿级矿业”和“百亿级绿色农产品加工”两个主导产业,带动嫩江经济全面联动发展。

在矿业产业方面,以多宝山生态矿产(冶炼)经济园区获批为契机,同步加快地矿集团选冶基地建设,积极承接黑河自贸区优惠政策,探索推进,致力把多宝山打造成为俄罗斯远东矿产资源落地加工区,把发展目光由紧盯“自家”矿产放大到利用国外资源。同时,全力推动铜、金、银、钼等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深度开发,重点推进年产10万吨铜的多宝山铜矿三期以及成功金矿、二道坎银多金属矿项目。围绕延伸铜产业链条,加快上下游产业项目建设,打造铜业全产业链。向上延伸华安民爆、换电重卡、矿山机械维修以及矿山配套物流项目,向下延伸钼冶炼等项目,加速推动铜冶炼和铜加工产业发展。同时,聚焦“双碳”目标和矿业产业实际需求,积极争取项目相关指标审批,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多宝山50兆瓦分布式光伏光电、50兆瓦分散式风电发电试点和200兆瓦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新型矿产加工基地。

在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重点依托大豆资源优势、种植组织化优势、储备能力优势、政策支持优势,对标绥化玉米加工产业模式,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大豆加工产业。根据全球大豆精深加工发展方向、产业链条、主导产品,进一步完善大豆产业链图谱,对照在嫩落地的大豆深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编制嫩江大豆产业供应链家谱,推动大豆加工全链条、全要素集聚发展。同时,高标准开发建设嫩江非转基因大豆(国际)加工产业园,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等“外脑”作用,加快编制产业园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山东、河南等大豆加工主要地区形成的外溢效应,锁定目标企业全产业链引进,加快把大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

B

增强市场观念 打造优质平台

破思维僵化之冰,补齐“家底不厚”的短板,在增强市场观念上加快突围,着力打造优质平台。对于嫩江来说,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是经济开发区。但是目前看,嫩江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水平从全省层面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综合功能互补不足、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当前的目标是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对标省内富锦经济开发区和山东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做法和实践经验,探索推进一系列创新方法,高标准推进经济开发区和九三经济开发区“一主一辅”双平台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

在基础建设上,从生产、服务、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加快完善道路、水电、供热、蒸汽、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扎实推进企业服务中心、公共交通、企业人才公寓等便企、惠企生活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电投清洁能源供热,有效解决居民供热和企业蒸汽问题。

在体制改革上,建立“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机制,为开发区发展赋能赋权,建立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出台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落实绩效薪酬,让开发区“说了算、定了干、干得好”。

在办事效率上,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项目供地、审批、建设、运营各环节提供保姆式、一站式、全周期服务。梳理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图》,明确开工审批的具体事项和审批时限,提高落地开工速度。

在发展空间上,根据实际对开发区面积进行合理扩建,启动低效用地清理,对整体闲置土地和经营企业大面积闲置土地,通过依法收回、政府回购、重启建设、分割转让、协商利用等方式,清理收回。

在融资方式上,探索建立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支持通过委托企业代建和采取PPP、融资租赁等形式,引导相关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C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要素保障

破固步自封之冰,破解“动力不足”的难题,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加快突围,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嫩江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资源不足、配置分散,人才不足、技术匮乏,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解决产业发展困境,必须以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为目标,集聚和整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打通全流程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资源向嫩江汇聚、延伸、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上,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10强,靶向聚焦目标企业精准发力,压实招商责任,落实招商任务,设立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实行主责部门专业招商,组建专班团队常驻招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招商,促使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协作性强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

在强化人才智力要素保障上,用好、落好、实施好《人才引进办法》《企业引进人才实施细则》,将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购房补贴提高到50万元和40万元。实施招才引智百名“经”英工程,创新“云赋能+实地引”联动引才,引进100名以上经济管理类高素质人才,解决关键行业、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短缺问题,释放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人才政策优势。

在强化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上,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市民服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建立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并联审批、联合勘验、无偿代办,让企业和群众找最少的部门、花最少的时间、办成最想办的事情。同时,制定《关于规范政商交往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列出政商交往“双十条”正负面清单,厘清政商交往底线和边界。

在强化财政支出要素保障上,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政府要“过紧日子”,这是基于应对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该市将把运行经费、一般性支出、日常公用经费全面压减下来,真正以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来保障企业和群众过好日子。做到“四个只增不减”:一是深化改革的支出只增不减,二是招商引才的支出只增不减,三是有利企业的支出只增不减,四是改善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

在强化落实机制要素保障上,健全完善“四个体系”,建立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和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推进清单,实行“白黄红”三色督办单和“挂牌督办”制度,及时对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靠。

D

抢抓重大机遇 加强作风建设

破等待观望之冰,改变“自甘平庸”的心态,在抢抓重大机遇上加快突围,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承担起振兴发展的光荣使命,既要有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更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储备、专业准备和能力作风保障。

当前,嫩江市各乡镇各部门在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上总体推动是有力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在招商引资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企业啥需求说不清,自己啥优势研究不透,导致效果不佳;有的干部面对一些问题难题,不愿从主观层面找原因,片面强调客观因素,一些项目指标向上争取不够,导致迟迟没有落地;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能力本领恐慌、思想认识跟不上,存在“唯经验论”等等。对此,该市创新开展了“学案例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提升干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抓好“结合”的能力,对干部作风问题突出的窗口和个人,对“不想干、不会干”等典型问题,对招商引资项目迟迟不落地、投资方撤回投资等影响该市发展的严重问题,坚决查处一批,进一步树立奖勤罚懒、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加快锻造与新要求相适应的能力作风。同时,在确保不触碰法纪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容错激励和关爱保护机制,让扛起改革攻坚重任的党员干部消除后顾之忧,让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真正把思想搅动起来,增强抓落实的穿透性和创造性。

①红石砬水电站。

②美丽嫩江。

③德朗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④嫩江高空跳伞项目。

⑤啤酒生产。

⑥多宝山铜矿项目。

⑦大豆主产区嫩江收获场景。

本版图片由仲欣 本报记者 邵晶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