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龙江

集中采访现场。

何衍春

王宇

姜保国

刘伟东

邓璐

8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全方位擘画创新蓝图,下大力气构建创新良好生态,再次奏响了龙江大地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时代强音。8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以创新驱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9月5日,省委宣传部组织集中采访,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意见》和《创新发展60条》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人社厅 创新评价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 李播

省人社厅副厅长何衍春表示,省人社厅将立足职能,在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持续扩大薪酬分配自主权、聚焦服务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着力拓范围、赋权限、优服务,为龙江创新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一是拓展职称评审范围,将技术经理人及技术经纪人纳入自然科学研究职称评审范畴。全面落实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着眼调动职业技术经理人及技术经纪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动性,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实行分类评价,将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审重要评价指标,包括职业技术经理人和技术经纪人在内的优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破格晋升高级职称,通过人员可不受所在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扩大薪酬分配自主权,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着眼激发人才科技创新活力,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行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备案制,赋予用人主体充分的收入分配自主权,更好地激励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对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或年薪制,打破原有事业单位结构单一、项目固化的分配体系,鼓励单位可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受调控水平限制。探索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以及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的科技型企业,科研人员按规定获得的分红计入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让人才“第一资源”活力充分迸发。

三是优化社会保险参保服务,允许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按企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会保险。着眼调动职工积极性、吸引高素质人才、稳定职工队伍,属于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可为其直接聘用的非事业编制人员按照企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会保险,可为非事业编制人员缴纳企业年金,为事业单位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端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我省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在职称晋升方面有哪些“绿色通道”?

何衍春表示,省人社厅将深入贯彻全省创新发展大会精神,持续树立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时进行分类评聘,不断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建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评价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改变片面将论文、著作、专利、资金数量等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做法,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对在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单独成立评审委员会,单独评审、单独设置评审通过率,通过人员可不受所在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用、兑现待遇。通过创新评价机制,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一把尺子衡量,引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面向科技前沿、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潜心研究、攻坚克难。

省财政厅 创新资金支持方式保障政策落地

□本报记者 孙思琪

“省级财政将立足自身职能,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创新龙江建设,全力保障我省创新政策落实落地。”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宇说。

统筹财政资源,切实增强重大决策保障能力。王宇介绍,为更好赋能高质量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2023年我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资金预算安排增长23%,人才发展资金预算安排增长13%,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预算已连续3年保持20%的增速,有力支持了我省产业振兴和创新发展各项政策落实。2024年,省级财政将统筹科技、教育、工信等领域专项资金,保持投入强度,提升投入精度,集中资金保障《创新发展60条》顺利兑现、发挥成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力。“在《创新发展60条》中,我们通过创新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允许横向科研经费结余入股企业、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一系列‘软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助力我省以创新聚人才、提质量、增动能。”王宇说。

强化绩效管理,推进财政投入机制创新。“我们大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创新发展投入机制,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力对各领域的创新支持。”王宇介绍,省级财政强化对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及时开展政策绩效评估,不断提升政策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风险补偿、引导基金、绩效补助等方式,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和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创新领域。

政策制定是基础,如何尽快惠及市场主体才是关键。作为市场主体,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获得政策的真金白银支持?

王宇表示,为尽快发挥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在政策拟定过程中,省级财政坚持把简化兑现流程,作为优化财政政策实施的突破口,推进政策兑现“再提速”,帮助市场主体尽快享受政策红利。

对于国家级平台认定奖励、企业研发投入补助、质量认证等免申即享类政策,市场主体无需申请,由相关政策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根据国家和我省发布的相关数据确定奖励对象,直接对政策主体给予资金支持。

对于中国专利奖奖励、技术转移机构奖励等据实补助类政策,由相关政策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发布政策兑现通知,市场主体可根据通知要求报送相关佐证材料,省级财政将采取第三方绩效评价或专家审核等方式,合理确定奖励对象与支持额度,对市场主体给予资金支持。

对于战略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竞争性政策,由相关政策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发布申报指南。省级财政将通过组织专家评审方式,确定支持对象并拨付资金。此外,省级财政也将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发挥好天使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围绕“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投资省内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项目,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省级财政将配合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具体申报条件、兑现路径等内容,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努力让市场主体全面了解具体兑现流程,切实将《创新发展60条》作为提升和改善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助力创新龙江更好更快发展。”王宇说。

省商务厅 培育新优势重塑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曲静

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姜保国介绍,《意见》中涉及商务领域重点任务体现在:第三方面“加力培育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中第11条、第15条;第四方面“加快重塑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中第16条、第17条、第18条。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各级经开区、高新区等载体作用,建设若干各具特色、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加快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服务外包集聚发展。

三是优化龙江区域创新布局。推动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大幅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加力提升高新区、经开区集聚创新资源、承载高新技术产业能力。

四是融入国内创新大格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推动政府、企业间交流合作,引入创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

五是加强国际创新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对俄全地域全领域创新交流合作,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加强与日、韩、蒙等国家间人才、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与融合;高质量办好中俄博览会、亚布力论坛等重要展洽活动,加速国内外创新要素集聚。

此外,《创新发展60条》中又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自创区先行先试;支持智慧口岸建设;加强科研基础保障”等三条商务领域具体政策。具体特点如下:

一、更加重视平台载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是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引入培育一批外资外贸龙头企业和行业标杆企业,打造产业聚集高地;推动自贸区开展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等具体举措的实施,将为着力建设创新龙江,推动全省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二、更加重视政策引领保障。2022年全省共协调地方政府债券160余亿元,支持开发区15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年初以来,协调安排两批次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5.17亿元支持开发区9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开发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国家级开发区基本实现“九通一平”。本次《创新发展60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极大提升全省开发区的发展活力。

三、更加重视智慧口岸建设。口岸作为全省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现有27个国家一类口岸,赋予龙江经济“跑”起来新动能。本次《创新发展60条》将智慧口岸建设作为重点政策措施之一,以发挥“单一窗口”功能为抓手,支持“龙贸通”国际物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针对不同口岸类型,分类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打造高效一体的口岸运行环境。

姜保国表示,下一步,全省商务部门将按照“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要求,全力推进《意见》《创新发展60条》中的商务领域政策落地实施,为振兴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提供强大新动能。

省市场监管局 探索标准化创新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曲静

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伟东介绍,《意见》和《创新发展60条》中涉及省市场监督局的主要任务有七方面,分别为《意见》中的第2条、第13条、第24条、第25条,《创新发展60条》中的第25条、第33条、第59条。其中,《意见》中提出“高水平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工作”。就我省开展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意义、特点以及如何推进,刘伟东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伟东介绍,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由于标准化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高标准能够助力高技术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开展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率先实现标准化“四个转变”的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努力,今年1月份,我省获批成为继山东、上海、浙江后的第一批全国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

我省积极争取开展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通过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高标准建立“4567”现代产业体系,为创新龙江建设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我省在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中呈现出“高站位谋划、高水平实施、高起点突破”的特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42个省直部门和13个市(地)政府组成试点工作专班,由主管副省长调度指挥,实行“日碰头、周汇报、月调度”工作机制。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广泛面向全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征求意见及建议,在知识产权、“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进行专场对接,为开展重要标准研制打通通道。三是建立工作台账。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接下来还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四是全省组织动员。五是组建了专家队伍。

下一步,我省将通过高水平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攻坚、先进制造标准强基、冰雪产业标准提质、科技创新引领、标准国际化融通、绿色低碳标准提升、共同富裕标准示范、社会治理标准提升等八项工程,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创新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的标准化创新发展新路径,为新时代创新龙江建设贡献标准化力量。

省知识产权局 保护知识产权优化创新环境

□本报记者 彭溢

“《意见》中重点任务部分‘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新体系’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省知识产权局将从五方面着力落实,努力推动我省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邓璐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邓璐介绍,省知识产权局将构建配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政策体系、保护体系。以《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制定、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专项行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等为牵引,大力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通过立法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开展跨部门、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标志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打击商标专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引导创新主体积极申请知识产权,大幅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优质地理标志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拥有量。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对创新龙江建设的技术供给水平,进一步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化知识产权要素支撑,不断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深化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能力。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促产业,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加速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和产业园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通过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打造区域知识产权高地,助力提升创新龙江建设效能。

邓璐介绍,《创新发展60条》提出的“建设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支持企业质量和品牌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省知识产权局将及时组织开展宣传解读,并按照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意见,明确政策资金兑现路径,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荆天旭 摄